《登临词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2、他们坚持自己的节操,为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 谢良佐赏读:一个人必须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 比方树木,就须先有根本,然后不断培养,后来成为一棵成材的大树。 一、作者视窗桂枝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亦擅长诗词。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 (11431194),字同甫( 也作“同父”),永康(今属浙江 )人。 学 4、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翠峰如簇( ) (2)征帆去棹( )(3)酒旗斜矗( ) (4)星河鹭起( )(5)漫嗟荣辱( ) (6)腥膻无际( )答案(1)2)3)(4)5)6)语释义(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2)千里澄江似练:_(3)翠峰如簇:_(4)背西风、酒旗斜矗:_(5)危楼还望:_(6)凭却长江管不到:_(7)河洛腥膻无际:_(8)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_答案(1)肃杀、萧索(2) 白色的绸带子(3) 箭头,形容山的峭拔(4) 直立(5)通“环”(6)依靠( 6、景、怀古都为议论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 结构图示桂枝香 念奴娇登多景楼 生探究一、桂枝香写登临所见景象,逼真如画。 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提示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 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挺拔。 残阳夕照之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立着。 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二、桂枝香和念奴娇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 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提示桂枝香 7、和念奴娇都写及长江,但内容与手法都不同。 桂枝香中提到长江,是用斜阳、帆樯、彩舟、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虽是秋色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气势,运用的是白描手法。 念奴娇一词是突出了长江的险要,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是以议论为主。 三、本课的作品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对表达作品的情志有什么作用。 提示本课的作品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既可使词的语言精练,又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桂枝香中运用了“门外楼头”“后庭遗曲”等故事,对六 9、牧) 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时所吟之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歌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 后人视其为亡国之音。 词人此处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品评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做出争雄的形势。 (4)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品评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 10、但是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呢。 因而中原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 “河洛”即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腥膻”,牛羊的臊味,喻指金人的黑暗统治,带有轻蔑之意。 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批判已达到极致。 考点链接登临诗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于种种情绪激荡之下,墨客文人多生望远登高之意,或游目览胜,明理致知,或抒怀写志,怀人思乡。 高楼一上,在自然和个人的观照中,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许许多多的锦绣辞章便蓬勃而生了。 一、无限风光一望中登高览胜,有入眼美景激荡心胸,也就有了 12、于天地之间,人渺小只如“沧海一粟”。 上得高楼,临御清风,观照于自然万物和无限时空,内省于名缰利锁和狗苟蝇营,则清明澄澈之中,所思所求必也别有境界,郁闷愁苦之情,莫不被天地清风拂散。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句可以被演绎为登高中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在远眺中阐释了眼界心胸的阔大对追求的意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极多登高的李白,铺写高楼美景,将自身愁绪遣散在天地之间;而“驱车登古原”的李商隐,不也是因为“向晚意不适”吗。 三、山临绝顶我为峰登高的过程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山临绝顶或高楼独上,仰观苍穹,俯瞰四海,往往更容易生发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 13、壮志豪情。 毕竟人才是万物之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和抒发壮志都为登临诗开辟出更为雄伟的境界。 林则徐幼有佳对“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杜甫也想象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征服绝顶,也就是征服自我,从而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于自然面前,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 金主完颜亮早有雄吞江南之志:“万里车书盍会同,江南登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君临天下的气概,也离不开登临绝顶的豪迈。 四、散上峰头望故乡柳永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范仲淹说:“月明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温庭筠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因为思念,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离之情。 尽管登高是绝少有机会追寻到故乡或那人的踪影的,但眼底的斜阳草色、流水青山、归雁飞鸟、落日浮云,至少给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和寄托的媒介,或给孤苦无依的情感提供了某种归宿。 不是吗。 那远方的青山与家乡何其相似。 那匆匆的流水可流过故园的门口。《登临词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
2、导体的电流就越大C两个电阻中的电流相 等,则两个电阻一定是串联D导体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4、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是 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 体中的电流变为 ( )A B C D无法确定5、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导体甲和乙对应的电流、电压的关系图如图 1 所示。 根据图 l 可知 ( )A甲导体的电阻比乙的大 B乙导体的电阻比甲的大;C甲
3、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
寻物启事要写明物品丢失时间、地点、名称、数量、特征等。 例文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3月18日乘6路公共汽车时,将内装身份证、驾驶证和单位业务发票数张的一黑色公文包遗失。 有拾到者请与 机械局201办公室联系,必有重谢。 电话:138 启事人: 年 月 日 ( 3)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一般应写明于何时何地拾到何物,以及认领的具体地址。 至于拾物的具体特征和数量则不宜写出,等认领人认领时便于核对
2、对我的赞扬更有意义的事了。 贝多芬之吻奇迹般地使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的钢琴家。 微感言: 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 方孝孺赏读:贤能的人稍微学学就明白,不贤明的人废弃学习变得昏暗。 学习能使人长智。 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 魏源海国图志赏读:狭隘地守住一块小地方,自己圈成围墙,却不知墙外还有天,身外还有地,好像是井中之蛙、蜗牛在壳中一样。
2、段随氧气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对无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B 项正确;阶段呼吸速率下降是由于氧气浓度降低,阶段呼吸速率下降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C 项正确;a 点氧气浓度高于 b 点,有氧呼吸强度比 b 点大,D 项错误。 2.(2015宿迁一模)为研究淹水时 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
2、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此外还需要 能。 (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制过程中,即图中过程。 (3)根据图中 4 条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 ab。 (4)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为 36%,即 A+U 占 3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该 +T 占 36%,则 A=T=18%,因此该 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在036%范围内,即最多是 36%。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