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1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摘要:

2、酶的活性,会导致持续兴奋或抑制,D 错误。 【易错提醒】与神经递质有关的两点提醒(1)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2015大庆一模)如图中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向传导C.和往往包含多个突触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影响感觉的形成【解析】选 B。 是感受器,它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导,A 正确。 是传入神经,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即由感受器向神经中枢传导,B 错误。 是神经中枢,是效应器,往往包含多个突触,C 正确。 感觉是由神经中枢向大脑传 3、出信息而形成的,所以切断传出神经后,效应器没有反应,但不影响对的刺激形成感觉,D 正确。 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 1 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 2 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时,K +从细胞膜侧向关C.bc 过程中,大量 细胞膜侧向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1)图 1 中,由于的侧有糖蛋白,所以为细胞膜外侧,为细胞膜内侧。 (2)明确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析】选 D。 a 点时,细胞膜处 4、于静息电位状态,K +从细胞膜侧向侧移动,即 K+外流,A 正确。 是蛋白质分子,可以是 K+的通道,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B 正确。 bc 过程中,的通道打开,内流,所以大量 细胞膜侧向侧移动,C 正确。 b 点时,细胞膜侧电位与侧相等,表现为零电位,D 错误。 4.(2015广元二模)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的外流有关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析】选 B。 人体神经细胞有氧呼吸产生 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不产生 错误。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内 K+的外流有关,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B 正确。 溶酶体中贮存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 5、糖体,C 错误。 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作用,D 错误。 5.(2015日照一模)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 2 抑制突触 1 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 1 和突触 2 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中的神经递质是血浆和淋巴B.ab 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膜电位无变化,不能确定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阳离子内流【解析】选 B。 内环境成分包括血浆和淋巴,神经递质仅是内环境的一种成分,但不能将其等同于血浆和淋巴,A 错误。 ab 段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流,B 正确。 B 处膜电位无 6、变化,能确定于抑制性递质,C 错误。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阴离子内流,D 错误。 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下图为神经列叙述正确的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 D。 +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故组织液 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分泌量减少,A 错误。 瞬间增大 透性,加快突触前膜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因而引起的效应是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但乙酰胆碱作用后会被迅速灭活,不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B 错误。 乙酰胆碱和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会形成一个小电位,C 错误。 肌细胞膜作为突触后膜,因此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 7、电信号,D 正确。 7.(2015漯河一模)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位时,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解析】选 C。 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可以含有部位的结构,A 错误。 神经递质是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与是否兴奋无关,B 错误。 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C 正确。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D 错误。 8.(2015邢台四模)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 9、对 K+析】选 D。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A 项,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肌纤维内部,故错误。 B 项,传出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时膜对 通透性增大,对 K+的通透性减小,故错误。 C 项,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与 出细胞膜有关,故错误。 D 项,静息电位的形成与 K+外流有关,膜外 K+浓度降低,增大了膜内外的 K+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故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2 个小题,共 46 分)10.(22 分)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分析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 激素 11、力会有所。 【解析】(1)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据图可知,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 当机体的情绪压力增加时,激素 d 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升高,且肝脏细胞膜上存在激素 d 的特异性受体,由此推测激素 d 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而人体内还存在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该激素的细胞是胰岛 B 细胞。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 c 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 a 分泌量上升时,会引起激素 c 的分泌量上升。 (3)研究发现,激素 c 能抑制 T 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从而使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 结合题目 13、 3 2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 A3 激迷走神经时,刺激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产生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释放 ,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据表分析,不同剂量 A 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 由表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 A 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和注射 A 对调节胰液的分泌具有 (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解析】(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图中 A 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由图可知,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激素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刺激迷走神经时,刺激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据表分析,不同剂量 A 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一定范围内,A 的剂量越大,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越强。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共同作用时分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