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内容摘要:
2、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发生波动,故错误。 C 项,群落(丙)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故错误。 态系统(丁)多样性的形成受到温度等无机环境的影响,故正确。 2.(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选 B。 调查蜘蛛的种群密度一般采取标志重捕法,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故 A 项错误。 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来源丰富,数量变化会小于其他单一食性的鸟类,故 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等,故 C 项错误。 变色龙能改变体色并与环境颜色保持一致,主要是避免被敌害发现,这 4、成立的“J”型增长曲线,C 项错误;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物种之间“此起彼伏”的数量变化情况,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D 项正确。 4.(2015南通三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节气候等作用,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解析】选 D。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类、苇等破坏会影响间接价值【解析】选 B。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如 2O 可以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而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而被反复利用,A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以及 6、抵抗力稳定性高,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破坏的程度小,由于草原环境条件较好,恢复力稳定性高,所以恢复速度快,C 项错误。 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山区不同垂直带植被类型的差异”与温度、阳光等因素有关,显然不符合群落演替的概念,D 项错误。 7.(2015淮安一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选 A。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A 项错误;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种群密度,B 8、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定抵抗力稳定性很高,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很低,即不易破坏,一旦破坏,极难恢复,D 项错误。 9.(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 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该提高图中 c/a 的比值【解析】选 D。 据图分析可知,a 表示摄入量,b=摄入量(a)化量,e 表示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则 c 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的能量,A 项错误,B 项说法不合适,错误;d 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来自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以及其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属于第一营养 9、级(生产者)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所含能量来自其同化量,C 项错误;羊属于第二营养级,c/a 的比值越高,说明由“草羊肉”的转化率越高,羊肉产量越高,D 项正确。 10.(2015四川高考)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题干两幅图显示于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蜥蜴数目不同、两类植物的生物量不同、蝗虫的种群密度不同,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等。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群落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 10、,兼顾考查识图分析能力。 A 项,从图 2 可以看出,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因其捕食作用,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均降低,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故错误。 B 项,从图 1 可以看出,离石头越远,蜥蜴个体平均数越少,因失去石头的庇护,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故正确。 C 项,综合两图分析,距石头的远近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故正确。 D 项,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使草地上蝗虫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加,为放牧提供条件,故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2 个小题,共 40 分)11.(20 分)(2015全国卷)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 12、/2 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生态系统面积,故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550/250=2)。 当种群数量为 K 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即乙种动物为 500 头时,其增长速度最快,此时的种群密度为 500/250=2(头2)。 (2)丙种动物以乙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乙种动物数量减少。 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乙种动物数量减少,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乙种动物的同化量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呼吸作用消耗等。 丙种动物以乙种动物为食,其能 13、量来自乙种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一部分,故其同化的能量小于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1)22 头2(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大于12.(20 分)(2015湛江一模)下图为广东某湿地公园的平面图(阴影部分表示公园)。 (1)若需调查该公园内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应采用取样法。 (2)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图中短线所示),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 (3)某研究小组从该湿地公园的 4 个不同位置选取水样,用于培养菖蒲(公园中的一种湿地植物),并测定了培养前后 4 处水样(分别标。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1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