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 第12章-简单机械内容摘要:

3、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第一次提升的重物 A 的重力为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物上升的速度为 动时间为 二次提升的重物 B 的重力为 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物上升的速度为 动时间为 知 A=5:8,G B:G A=3:2,v 1:v 2=2:1,t 1:t 2=2:3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下列对两个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拉力之比为 2=7 :8B拉力的功率之比为 2=10:7C机械效率之比 1: 2=14:15D额外功之比 2=2:35 (2016江西)在测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 ,然后用大小为 F 的拉力匀速竖 6、先变大后变小12 (2016天津)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 A 点,挂上 4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 B 点的力量最小为(g 取 10N/()A15N B6N C3N D(2016株洲)园艺师傅使用 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A尽量让树枝靠近 O 点,手握剪刀的位置远离 O 点B尽量让树枝远离 O 点,手握剪刀的位置靠近 O 点C树枝和手离 O 点的距离无论远近,修剪树枝时都费力D树枝和手离 O 点的距离无论远近,修剪树枝时都省力14 (2016黄冈)在道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军车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原地掉头,先将千斤顶放在车底部合适的 1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 3m,已知动滑轮重 30N,不计摩擦,则()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450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力的功率是 99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分析】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根据W=出有用功和总功,根据 P= 求出拉力的功率,根据 = 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 s=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利用 v= 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解答】解: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W 有 =00N3m=900J,故 A 错误;拉力做的功:W 总 =(G+G 动 )h= (300N+30N )3m=990J,拉力的功 12、,W 甲 W 乙C 甲 乙 , W 甲 W 乙 D 甲 乙 ,W 甲 W 乙【分析】 (1)对于滑轮组,最钩码做的功是有用功,即 W 有 =2)此题中克服滑轮重做的功是额外功;(3)W 总 =W 有 +W 额 ;【解答】解:此题中,钩码的重力相同,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据 W 有 =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此时对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不计 绳子和摩擦,滑轮相同,即额外功相同,即 W 额 是相同的,据 W 总 =W 有 +W 额 可知,所以 W 总 是相同的,故拉力做的功相同,即 W 甲 =W 乙 ,机械效率 = 100%,故也是相同的,即 甲 = 乙 故选 A【点评】知道对谁做的是有用功、对谁做的 13、是额外功及机械效率的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 (2016南昌)在测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 ,然后用大小为 F 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 G 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H 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 B,并测得 点间的距离为 2H(如图乙所示) ,则以下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A拉力所做的功 W=2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W 有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则拉力端移动距离 s=用 W=有用功,利用 W=总功;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