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讲义 11-28“环环相扣”的实验探究(含答案)内容摘要:

3、验假设3用质量分数为 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 56 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 (2n16 条)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 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 实验假设的确定方法(1)假设的确定依据对探究性实验来说,假设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提出可能的实验原理。 (2)假设的描述句式一:“如果现象,则结论”。 句式二:“当条件 X 存在时,事件 P(实验现象)会发生 ”或“当条件 X 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不发生”或“当条件 X 存在时, 5、多余液体。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中浸有 1%愈创木酚的稻米分别倒入两个对应编号的培养皿中,用镊子摊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取体积分数为 1%的过氧化氢分别滴入培养皿内的稻米中,使所有稻米都浸有过氧化氢。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中稻米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及结论:A 培养皿中的新稻米呈红褐色。 B 培养皿中的待测稻米若颜色很浅或几乎无色,则是陈稻米;若待测稻米颜色也呈红褐色,则是新稻米。 请依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正确分析预期结果及结论,准确书写相应的实验原理:_。 三段法析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2)自变量的作用(反应)原 7、匀2 滴 2 滴 2 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1)此探究实验的课题名称是_。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应该用_检测。 A 、B 、 C 三支试管,哪支试管中酶的活性最高。 _。 (3)实验结束后,将 B 试管所处温度降到适宜温度,现象是_。 (4)有人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酶活性的影响,试说明这样建议的理由。 _。 环节五突破实验步骤6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够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 我们知道,肺炎双球菌初次进入小鼠体内后,一般先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T 细胞。 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小鼠体内的 B 细胞,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