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 解题技法2-对比分析法(含答案)内容摘要:

4、中因通过 a 过程细胞数目增加,而通过 b 过程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所以 a、b 分别为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因神经细胞的功能为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细胞分化的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 K 和 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单位: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K 145 5 11 5 13 535 5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 K 和 5、 运输的C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和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技法导练由表中数据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 K 和 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 和 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 K 和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 用乌本苷处理后,K 的吸收受到影响,而 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和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答案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无叶) 均分为四组。 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放 8、 收 滴未动说明没有消耗 O2,b 中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了 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 b 装置中液滴不移动;经过 e、d 装置可去除空气中的 经过 c 后 d 变混浊,则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f 为密闭容器,若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证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 A、B 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C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 A 物质的 10、:亲本中控制红细胞形态的基因型为 代基因型为 圆形)和常) ;亲本中控制血型的基因型为 代的基因型为 为阳性;亲本中控制淀粉酶产生的基因型为 代中有 3/4 的可能性能产生淀粉酶。 4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 A、 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 B、b 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 能抑制 B 的表达,A 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P) 子一代(F 1) 子二代(F 2)表现型白色()白色( )白色白色黑色133若 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 2 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 ()A杂合子占 5/9 B黑色占 8/9C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D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答案题干分析知 12、变答案和图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别处于后期(着丝点已分裂,含有4 个染色体组)和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图和图中的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含 2 个染色体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可发生于此时期;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开,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发生在雌性动物体内,故图细胞为极体。 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 m,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3、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 1 和图 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 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