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6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下)》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六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下) 考点一: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九下教材 62页); 考点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九下教材 92页) 考点一: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九下教材 62页) 回溯: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这一模式有何弊端。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 2、迫下台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改革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 二、苏联的解体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结果: 立陶宛宣布独立 “八一九”事件 叶利钦 尔巴乔夫 权力高端的博弈, 谁是最后的赢家。 苏联解体 :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苏联到独联体 一、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目的:革 3、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措施: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 ; 经济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 (2)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 )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失败;又转到政治方面,一党制转变 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影响:政治体制变化;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脱离苏联; (3)苏联解体 原因:根本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直接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其它 社会矛盾激化、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加速:八 一九事件。 时间: 1991年底。 苏联存在时间( 1922 1991年) 考点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 (九下教材 92页) 一、当今世界的格局 1、何谓 “ 世界格局 ”。 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当今世界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经济实力 3、一超多强 一超 :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4、 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北 约 东 扩 正在建设中的美国 将在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担负起重要的先期预警任务。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弹发射 二、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不断 4、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纷争 科索沃战争 4月 5日,北约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南联盟内务部安全学院被炸前后的航拍图。 左图为被炸前,右图为被炸后。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附近 的居民区遭空袭后冒出浓烟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 许杏虎 朱颖 邵云环 科索沃战争说明了哪些问题。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中考世界现代史 第6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下)》ppt课件
相关推荐
3、) 4(4;(7) ; ( 8)x 1()(,)2解析(1)、(5)、(8)为指数函数;(2)中底数 4不是变数;(3)是1 与指数函数 44)中底数40 且 a 1), 函 数 的 图 象 恒 过 定 点 解 : ( 1) 法 一 、 指 数 函 数 y 象 从 第 一 象 限 看 , 逆 时 针 方 向 底 数 从 小变 大 , 故 选 线 x1 与函数的图象相交,从上到下依次为
4、分)11分解因式:5x 2=_12. 计算 得_2x 6913. 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 y()与摄氏度数 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 x32如果某一温度的59摄氏度数是 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_14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1315如图是由射线 C,E,组成的平面图形,则1+2+3+4+ 5=_16. 如图,已知 C 相交于点 O,D果 , ,么 17
3、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 56 题:5、据图文材料可知A、处风向为陆地吹向湖泊B、处盛行上升气流C、处风力小于处D、处更容易形成降水6、下列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的昼夜温差减小D
3、画弧 F,连接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A B C3+ D812已知直线 y= x+3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 A,B ,点 P 在抛物线 y= (x ) 2+4 上,能使等腰三角形的点 P 的个数有()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3分解因式: 6= 14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2、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曾在其影响的焦虑中讲,千百年来,一切艺术的主题和技巧已被艺术家用尽,后来者要想对艺术史有所推动,唯一的手段就是否定或推翻传统。 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改变了艺术的价值取向。 现代以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实践能力。 人不仅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而且可以再造现实。 也就是说,传统上仅对艺术有效的审美原则,现在已彻底被放大为对日常生活全面有效的原则。 在这种背景下
1、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 4:西周的分封制 (七上教材第 23 24页) 考点 5: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七上教材第 30 40页) 考点 6:商鞅变法 (七上教材第 38 39页) 考点 7: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七上教材第 46 49页)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 商 五代十国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周 宋 南宋 北宋 元 明 清 (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