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x内容摘要:

52万港元 创下明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 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香港苏富比 •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伦敦佳士得 创下中国瓷器的世界最高纪录 • 清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 香港苏富比 1972万港币 曾创清朝御制铜胎画珐琅器的拍卖世界纪录 • 北宋磁州窑刻花褐彩瓶 香港佳士得 曾创下磁州梅瓶拍卖的成交纪录 • 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 ān,是单衣的意思。 经常被误写为 “ 禅 ” ),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襌(单)衣,衣长 128厘米,通袖长 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 交领、右衽( r232。 n)、直裾。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 平方米,重仅 49克,还不到一两。 可谓 “ 薄如蝉翼 ” 、 “ 轻若烟雾 ” ,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 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江宁织造府 • 江宁织造府是中国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家在南京的遗迹,其曾祖父、祖父、伯父和父亲先后四代在金陵担任江宁织造的要职达 59年之久。 因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的八旗人内务府大臣担任,称为“ 江宁织造部院 ” ,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更受皇帝的信任,能直接向清政府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所以权势显赫。 在清朝,南京地区的丝织业有着长期而优秀的传统,当时仅南京市区就拥有织机 3万多台,男女工人 5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 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 1200万两。 当时,江宁织造府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 课 堂 练 习 •夏商西周时期代表性的手工业是 •A 煮盐业 •B 冶铁业 •C 制瓷业 •D 青铜铸造业 D 课 堂 练 习 •关于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 •B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C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很少精美 •D 诸多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C 课 堂 练 习 •中国人掌握冶铜技术最早是在 •A 原始社会中期 •B 原始社会晚期 •C 夏商时期 •D 商周时期 B 课 堂 练 习 •我国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A 原始社会晚期 •B 夏商时期 •C 商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