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导学案内容摘要: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专题导语 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 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 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作。 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 2、是重点学好被称为唐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一、诗人名片杜审言(645。 708),字必简,行五。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的祖父。 青年时与李矫、崔融、苏味道同被称为“文章四友”。 26 岁中进士,官至膳部员外郎。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 二、诗词故事杜审言之狂杜审言的诗在“文章四友”中是最出色的。 不过,他非常自负,恃才傲物,自高自大得近乎发狂。 有一次,杜审言洋洋自得地对人说:“这下子苏味道一定得死了。 ”别人惊问,为什么苏味道一定得死呢。 因为苏味 3、道正好端端地当着吏部副长官。 杜审言指指自己一部已编好的诗文集,哈哈大笑道:“他看到了我这部诗文集,还不羞死吗。 ”过了一会,又目空一切地说:“我的诗文,应当叫屈原、宋玉做我的属官;我的书法,当叫王羲之朝北向我膜拜。 ”据说,他临死还不改这毛病,对前去看望他的宋之问说:“我活着压得你们不能抬头,现在要死了,你们可以轻松了。 可惜我到如今还没找到可以接替我的人。 ”三、文题背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 陆丞,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 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 4、想构结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然后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感情。 提示“独有” 、 “偏惊”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沾巾” ,因触发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感伤流泪。 二、悟读,诗情画境江南好时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新春仿佛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漫天云霞。 当梅柳的花期到来,江南处处洋溢着一派花发木荣的水乡景象。 本是赏心乐事,怎堪思乡日切,毕竟“虽信美而非吾土” ,不如归去。 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诗是从哪两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5、。 答案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了这种感受。 2首联“偏惊物候新”中的“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什么要“惊”。 答案“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 、 “渡” 、 “催” 、 “转”四个动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精当字词 表达效果出突出了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渡 写出了春光自江南而北逐渐降临的特点,尤为精确。 催 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加欢鸣的特点。 转 春光使浮萍变绿,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如中原三月的暮春。 往偏爱首、尾两联,因其 6、起结别致。 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精彩处,恰是中间两联情景描写令全诗丰满贯通。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种看法。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在这“独有” 、 “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尾联诗人用“忽闻”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 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严谨缜密。 同意第二种看法。 中间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 7、,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所写的矛盾心情是一贯的,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僻远的峰州, 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七言绝句。 (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 “以乐景写哀情” ,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以及自己在仕途上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