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8-《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内容摘要:

2、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 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将刘几的文章用红笔从头至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 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车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三、文题背景1章台路 3、。 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 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2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为“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翁”指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玉勒雕鞍/游冶/。 楼高/不见/章台/。 雨横/风狂/三月。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泪眼/问花/花/不。 乱红/飞过/秋千/。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 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 4、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寞。 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 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恨,亦见其情“深”。 而暮春凄迷之景与闺妇愁苦之情融合,恰呈现出整首词意境的婉丽幽深。 二、悟读,诗情画境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画堂,再也没有飘逸的裙裾让我翩翩起舞,再也没有精致的花冠装饰我长长的秀发。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离去。 日升雾袅的清晨,落霞孤鹜的黄昏,坐在一炷残香之下取暖,思念,祝福。 或抚一回琴,或吟一首词,回味着昨日的温暖。 半夜下起了小雨,点点滴滴,远远近近。 古老的琴是他弹过的那张,那疏疏密密的节奏,似幻似真,这是他吟哦的声音吗。 寂寞,无语,难 5、眠。 三、品读,鉴赏评析1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 答案说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景深,是词人写景时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说情深,是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掘得很深,并用工笔对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仅“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就包孕了“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四层含义。 说境深,是说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情思绵 6、邈,意境深远。 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极言庭院的深邃,让人想到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形同囚居的生活,不但写出了她的孤身独处,而且暗示了少妇无人可诉的深深愁绪。 3该词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 请反复诵读作品,说出多层意蕴来。 答案词中女主人公面对风雨残春、青春消逝,无奈之下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就包蕴了无限的伤春之感,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得以层层深化。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 7、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走马章台,花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 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 在自然浑成、浅显易 8、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词一大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了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游春的热闹景象呼之欲出。 请分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答案“逐”字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情形。 “拍”字刻画了春水的活泼和生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请简要说明。 答案词的下片形象地描写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和作者沉醉其间的神态。 看似有及时行乐之意,实际上词人一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虽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但深怀忧时之情与愤世之意,这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露胸中的郁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