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内容摘要: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人名片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称为“韩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有昌黎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韩愈与叩齿庵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惊骇。 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 2、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 一见这副“恶相” ,更是讨厌。 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 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 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高深的人。 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 这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三、文题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 3、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一封/朝奏/九重/ ,夕贬/潮州/路/八。 天 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 4、。 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 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 边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该诗有杜甫诗“沉郁顿挫”之风。 首联直写被贬原因,语中无怨悔之意。 颔联申述忠而获罪的愤慨。 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交待后事,沉痛,凄楚难言。 二、悟读,诗情画境高山流水,大气磅礴;英雄失路,豪情不减。 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 一封奏折,何其殷勤;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 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 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 “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 “圣明”蒙蔽,臣何以忠。 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 5、天高“九重” ,如“云横秦岭” ;路远“八千” ,偏“雪拥蓝关”。 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 唉,有什么办法呢。 王命在身,身不由己。 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 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叔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 三、品读,鉴赏评析1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 ,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 ,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 2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 ,应怎样理解。 答案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 6、不阿之态。 3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诗中的“朝奏” 、 “夕贬” 、 “路八千” 、 “衰朽残年” 、 “家何在” 、 “马不前” 、 “好收吾骨瘴江边” ,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 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 “云横” 、 “雪拥” ,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 唐韩愈 7、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写于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 (1)首联写景突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答案春山明净,春水空阔,人烟稀少,荒僻冷落。 (2)颔联写“筼筜” 、 “踯躅” ,用了一个“竞”字,一个“闲”字,仔细体会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一个“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一个“闲”字则把羊踯躅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 (3)末句表面写诗人读了张十一的诗后霜毛陡然增加,联系全诗,分析诗人霜毛增加的原因。 答案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秋,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学案
相关推荐
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 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相对上升的岩体 —— 形成山岭或高地 *相对下降的岩块 —— 形成谷地或低地 P81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 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 与断块山呢。 (三)火山 (三)火山 组成 火山锥 火山口 (一) 褶皱山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
标志 同时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 显示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探究 06年 12月 13日北京时间 10时 40分前后,我国的 短波无线电信号 传播出现异常,短波通信、广播、探测等电子信息系统发生大面积中断或受到较长时间的严重干扰。 直至 11时 15以后才逐步出现信号, 13时 30分以后才基本恢复正常。 导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 是有人恶意破坏呢,还是。
2、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 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
三大金字塔正观图》、《阶梯金字塔图》、《尼罗河自然风貌图》等图片资料,然后结合金字塔文明起源的社会背景,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问题一、尼罗河奴隶制文明是怎样发展来的 ?古埃及国王在国家生活中的地 位如何 ?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对金字塔文明有何影响 ?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 讨论,逐个解决问题。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 上,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并认识古埃及 文明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府大楼、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等 地。 国土大致呈三角形,在台伯河的西 岸,除东南面有开放的圣彼得广场外,
2、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仲淹苦学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