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8-《苏幕遮(碧云天)》导学案内容摘要:

2、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仲淹苦学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三、文题背景此词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思念家室的作品。 “苏幕遮” ,原为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碧云/天,黄 4、尽头就是水的尽头,水天一色处,苍苍茫茫的远山衔着一轮如血的残阳。 你对故乡的思念啊,就如遍及天涯海角的芳草,弥漫在秋天的每一个角落。 那就饮一壶酒吧,也许能赢得一宿好梦。 月光下你一次次擎起那酒杯,一饮而尽。 也不知是多少次举杯之后,你将那酒杯举过额头,细细地端详,如端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醉眼迷蒙中你似乎发现了什么原来自己和那只酒杯一样孤独。 刹那间,你情不能自已,泪如雨下。 三、品读,鉴赏评析1本词是如何“以秋景写秋心”的。 答案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情景结合方式。 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 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 6、。 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词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2)试体会“寒声碎”这三个字的妙处。 答案“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告诉我们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告诉我们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由沙沙的声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声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 这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气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3)“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 为什么。 答案第一句写得更好。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写了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用一个“愁”字,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出来。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比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来,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