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内容摘要:
2、 ”作 家 , 对 北 宋 词 的 发 展 有 重 要 的 贡 献 与 影 响 , 是婉 约 派 代 表 作 家。 他 的 词 长 于 铺 叙 , 工 于 写 景 言 情 , 讲 究 章 法 结 构 , 词 风 真 率 明 朗 , 语 言 流畅 自 然 , 有 鲜 明 的 个 性 特 色。 其 词 在 当 时 流 传 甚 广 , 有 所 谓 “凡 有 井 水 饮 处 , 即 能 歌 柳 词 ”的 说 法。 其 词 反 映 了 中 下 层 市 民 和 自 己 身 世 穷 愁 之 感 , 具 有 一 定 的 社 会 意 义。 有 乐 章 集 传 世。 二、诗词故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 4、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 秋 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 休 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想/收 留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 舟 愁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从一“望”字出发,而归结于一“归”字,登高临远之思,羁旅行役之愁尽融入浓重的秋色中。 上片写望中所见,层层铺叙萧瑟秋景,反复渲染生命摇荡无常的悲哀。 下片由景入情,写望中所思,由苍莽悲壮转回低徊沉吟。 二、悟读,诗情画境 5、烟花柳巷,三月桃红,柳永斜披大红对襟,鼓瑟吹笙。 有绿衣少女手执牙板,唱十八岁的心曲,缱绻一支。 又有谁知词人无奈。 柳永无奈,无奈便作些小令长调,唱给大人先生,落款一句“奉旨填词柳三变”。 吴越都会杭州城里,西子湖畔试调弦,金主舞狼牙棒而来,便作些执手相看,泪眼人对泪眼人,泡制一种烈酒,非到晓风残月才能清醒。 对江山如画,唱歌舞升平。 不历乱世英雄陌路,词人也陌路。 于通幽曲径上,柳永款步而来,浮名便作了浅斟低唱。 难怪困惑便成词,溢于笔端,也成了千古绝唱。 三、品读,鉴赏评析1柳永所写长词慢调,善于在许多转折的地方,安排一些强有力的领字,用来承上启下,把整个作品像珠子一样连贯起来。 请圈出八声甘州中的领字, 7、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 末尾又从“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由此一气贯注而下,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质朴深厚,情深意长。 2柳永的词, “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 , “写羁旅行役中秋景,均穷极工巧”。 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分析。 答案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于写景中寄寓离别之情。 起首两句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景象,紧接三句以“渐”字领起,以“凄惨”写霜风之凉,以“冷落”写关河之荒寂,以“残照”写夕阳西下,楼残余光。 萧瑟、苍茫、凄寂、冷清,极富表现力,突出了秋景肃杀的特点,写出了作者的直接感受。 接着继续写楼上所见: 8、红花凋谢,绿叶枯萎,滚滚长江,无语东流。 这些景物自然触发起词人的离愁与伤感。 3 “小谢诗云:天际识归舟。 屯田用其语,而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试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案“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是词人从对方着笔,想像家中的妻子一定也在怀念自己,一定在妆楼上凝神颙望遥远的天际,想从远处驶来的船只中,辨认出“我”的归舟,结果误认了好几回,因为“我”一直漂泊在外,并没有回家呀。 “天际识归舟”虽然是借用来的,但加上“误几回”三字,更显得生动、自然、真切,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柳永伫倚 危楼。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导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