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5-《西塞山怀古》导学案内容摘要:
1、西塞山怀古一、诗人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永贞革新”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回京后,又贬为连州刺史。 历任夔州、和州刺史。 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 此后又曾出外任苏州、汝州刺史。 刘性格倔强,信奉佛教。 年老多病,而时思振奋。 故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 诗风清峻明朗,其怀古诗十分为人称道。 还有一些诗向民歌学习,散发着民歌浓郁的生活气息。 有刘梦得文集。 二、诗词故事前度刘郎今又来“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 十年后,才被召回长安。 他和友人们到玄都观来观赏桃树。 观中道士所种的数百棵桃树开花时,如同朝 2、霞一般灿烂,极为美艳壮观。 刘禹锡看后当即吟诗一首,名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料这首诗被人告发,说是“语涉讥刺” ,是用“桃千树”影射当时涌进朝廷的大批保守势力,引起执政大臣的不悦。 因此,刘禹锡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赶往更加边远的连州等地。 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 现在,再回玄都观,他又吟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人心中有几分悲凉,却又不失其信心。 前度刘郎也演化为一成语。 三、文题背景据五代时何光远的鉴诫录记载,穆宗长庆年间,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会,谈起南朝兴废。 白居 3、易说:“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韵则任意择用。 ”当时刘禹锡官职低微,但他却“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 ,写下了这篇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看了此诗,感叹说,刘诗已探骊而得珠,其他人再写已是白费心力。 于是三人“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上述记载,或是后人附会名人名诗而起,不足以据为本事。 现今论者认为,刘禹锡于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顺江东下,路经西塞山,有感于今古兴亡,写下了这首诗。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 4、读该诗,感知内容。 王濬/楼船/下/益 ,金陵/王气/黯然/。 州 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 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 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 秋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首怀古诗前两联叙史,后两联感论。 一个“伤”字,道出对往事的伤心,尾联虽说言“伤” ,但“伤今”讽喻之意很显明,全诗感情抒发得含蓄深沉。 二、悟读,诗情画境青山无言,见惯了人世的变迁。 渐渐地,我们都步入虚空,仿佛置身于滔滔岁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连一日一年的情绪。 回首处,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生有限,自然永恒。 人身渺小,光阴似箭。 这种对比足以 5、让人黯然以至潸然泪下。 一世苦心经营,纵然功成名就,到最后还是如同沙砾,散失流逝离去。 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 有什么可以至死铭记。 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天涯海角,独自飘摇。 落日的余晖下,怅然独立的人,渐渐融入隐隐青山、迢迢碧水中三、品读,鉴赏评析1诗的前四句追怀西晋灭吴的往事。 你认为用得最为凝练传神的词有哪几个。 试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下” 、 “收” 、 “沉” 、 “出”四个动词用得准确凝练,不仅使人看到了东吴失败之速,也使人感到西晋军队气势之雄,较好地说明了成败之理,寓理于事,令人沉思,并为下文“伤往事”很好地作了铺垫。 2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包含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不仅有对前朝 6、兴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诉。 3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不尽之意,讽喻又深刻。 唐末国家处割据状态,金陵虽为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眼前西塞山故垒长满芦荻,谁知哪天战火再起。 诗人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又是对唐统治者的提醒、警诫。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 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 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 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案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意思对即可)(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5-《西塞山怀古》导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