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10-《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学案内容摘要:

2、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贺梅子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 4、意。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锦瑟/华年/谁/与。 月桥/花院,琐窗/去 度 朱户,只有/春/知。 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若问/闲情/都/几。 一川/烟草,满城句 许 /风絮,梅子/黄时/。 雨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 上片写其一见倾心的思慕,虽然未对女子的形象作正面描写,但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 下片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 词写艳情,实际上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依依的灯光会照在你那里,出门的风很大,吹乱了你我的笑容,你尴尬对我, 5、我惶然。 那一刻,桥边的青树林飒飒回响,只有鸟儿惊恍。 不作纪念,想忘却。 三月的阳光照彻你的容颜,轻盈的脚步掠去月台花榭。 暮色,闪过枝条上的花朵。 在灯下我依依找你,前方不去,没了后退,我终于站定唤你,辗转中渐近了黎明。 三、品读,鉴赏评析1对于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 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 答案对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写作年代,刘逸先生以为“据苏东坡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写于元祐七年壬申(1092 年),是年东坡五十五岁,贺铸四十岁。 则贺词应是四十岁或更前所作” ,他认为贺氏此作是“贺铸在 7、,只要结合文本鉴赏即可。 2这首词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句词的艺术魅力。 答案这首词的末尾三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描写的均为江南景象,多方面比喻愁苦的深广和长久。 “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 “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 “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这样便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更加真实可感。 烟草、柳絮、黄梅雨都是江南特有的景物,连用三种凄美的意象比喻闲愁,各种景物迷濛灰暗、苍茫凄迷的特征使本来浓重的愁思更加浓重。 这几句词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含蓄不尽、工妙绝伦, 8、深得评论家们推崇、赞叹。 3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惆怅幽愁的心情。 试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虚实结合抒发情感的。 答案词的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情之断阻。 开篇三句即借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用“不过” 、 “目送” 、 “去”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奈。 美好的时光谁人与共。 这一问既关涉作者自身的孤寂,又暗示作者倾心的佳人的处境,并领起下文。 作者于是怜惜并试图寻到处于幽雅富丽的深院香闺中的佳人,然而爱慕、企盼带来是只有春知晓的无限伤感。 下片则以写实之笔绘愁思纷乱。 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现自己因眷恋佳人而悲哀不堪、愁情难遣的心绪。 结尾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喻,但所写又确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