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3内容摘要:

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评价 对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粉碎西方大国 “ 祸水东引 ” 的阴谋;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 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及法国的沦亡是英法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增加了苏联对西方大国的不信任,致使了构筑集体安全的落空。 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我国史学界对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不同的观点。 1. “革命妥协”说。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是“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包围,粉碎帝国主义阴谋的革命妥协”,“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利益是不相违背的”。 认为这个条约是“苏联外交利用帝国主义营垒的矛盾,取得有利的国际环境的一大胜利”。 2. “绥靖”说。 认为:“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 认为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同《 慕尼黑协定 》 的区别仅仅在于,英法牺牲了捷克和自身利益,而苏联得以强行恢复了 1913年的俄罗斯帝国疆界”。 认为“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与 《 慕尼黑协定 》 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