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5内容摘要:
议的参加者: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 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 更为重大的问题。 — 张伯伦 (英国首相 ) 慕尼黑阴谋 二、慕尼黑阴谋 —— 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会议召开的 背景 : 慕尼黑会议的内容: 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18 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 (慕尼黑阴谋) 德国 莱茵区 捷克 斯洛伐克 萨尔区 奥地利 了奥地利;该事件在国联竟未被提起。 1939年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38年 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二、慕尼黑阴谋 —— 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会议召开的 背景 : 慕尼黑会议的内容: 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20 慕尼黑阴谋的影响: ( 1)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不久,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 2) 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 3)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 任,为寻求自保,同德国单独签订了 《 苏德互不侵犯条例 》。 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 (慕尼黑阴谋) 集体安全: 是一种以集体方式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 则。 它与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完全对立的。 产生背景: 1819世纪,国际社会普遍遵循中立和孤立主义政策, 战争仅仅被看作一场参战双方之间的斗争。 20世纪科技发展使世界走向一体化,发生在地区的 冲突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局部冲突成为全世界共同关 心的事情。 一战接近尾声时,关于集体安全的思想在国 际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国联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 的实践。 思想和原则: 提出 国际组织应普遍关注破坏和平的行为 的观点; 主张共同一致,抗击潜在侵略者等。 (苏联从 1933年起,就积极倡导建立集体安全。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要求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 (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企图祸水东引,法西斯加紧 侵略扩张 ,欧洲战云密布。 ( 2)英法苏进行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谈判。人教版历史选修3走向世界大战5
相关推荐
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① 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中国的山东问题 问题的由来 解决原因 《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 及附约 (主要 ) 解决 : ①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二十一条” ③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从以上内容来看, 《 九国公约 》 的实质是什么。
•中东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思考 维护机构 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 威尔逊 的建议 ( 十四点原则之一 ) : 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 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 , 其目的是 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 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 19201946) 总部设在日内瓦 大会 行政院 秘书处 初建时 44个成员国 因美国没有参加 由 英法 控制 1920年 1月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背景: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 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 2)目的: 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概况: 对西欧: 对美国: 经济: 马歇尔计划 提出, 1948年实施 4)影响: 积极:解决了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消极:受制于美国 1稳定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 2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的表现有哪些。 结合教材 P9学思之窗 :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 ,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 ,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 、 贞观之治 (627年 — 649年 ) 史实之 二 (时间、原因、特点 ) 172。 唐太宗时期,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 国家 50年代后期 — 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 — 70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
借鉴 历史基础 直接原因 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邦联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一) 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 宪法的颁布: 9月通过草案, 1788年生效 ( 二) 1787年宪法的文本结构 Part 1:序言(宪法的宗旨和目的) Part 2:正文(国家政治体制的规定) Part 3:宪法修正案)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