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1内容摘要:
乔夫和里根签署有关中程导弹的条约 国家 50年代后期 — 60年代初 60年代中期 — 70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全面收缩 美苏争霸过程中的对华关系 冷战的结束 背景: ① 布什政府关注苏联。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极格局的结束1
相关推荐
的表现有哪些。 结合教材 P9学思之窗 : 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门之变 ?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且容易造成 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 ,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 这种残酷性 ,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 ,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 、 贞观之治 (627年 — 649年 ) 史实之 二 (时间、原因、特点 ) 172。 唐太宗时期,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议的参加者: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 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
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① 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中国的山东问题 问题的由来 解决原因 《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 及附约 (主要 ) 解决 : ①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二十一条” ③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从以上内容来看, 《 九国公约 》 的实质是什么。
借鉴 历史基础 直接原因 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邦联制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一) 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 宪法的颁布: 9月通过草案, 1788年生效 ( 二) 1787年宪法的文本结构 Part 1:序言(宪法的宗旨和目的) Part 2:正文(国家政治体制的规定) Part 3:宪法修正案) ( (三)
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总统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 后来明确规定总统不得超过两届。 以华盛顿享有的崇高威望,如果他想第三届连任,无疑会继续当选。 但他不居功,不恋权, 1796年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前五个月,发表了《 告别词 》。 创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的范例。 资料一: 资料二: 人物(左边:克林顿 ,右边:国会) ( 3)确立了联邦制。 规定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割
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 ( 3)人民革命权利;指出如果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为了保障这种权利,就有权起来革命以改变或推翻它。 学习探究: 它的意义和局限性又有哪些。 请阐述。 意义 :它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781年,北美英军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