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内容摘要:

在举攻宋 ,直抵澶州城下 ,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 ,取得胜利 ,但皇帝急于求和 ,1005年双方议和 ,宋辽维持旧疆 ,约为兄弟之国 ,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 ,绢二十五万匹 ,称为 “ 岁币 ” ;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1044年 ,宋册封夏国主 (党项族 ),每年给夏 7万 2020两 ,绢 15万 3000匹 ,茶 3万斤 寇准 宋真宗  表现: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如 11世纪初的“澶渊之盟”。  原因:将帅受制太多,加上军队素质低下,缺少训练。  【 探究学习 】 “澶渊之盟”  背景: 1004宋辽澶渊之战,战局对宋军有利,但贪生怕死的宋真宗却决定与辽议和。 1005签约了盟约。  内容: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辽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输辽银 10万两,绢 20万匹;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由于澶州古称澶渊郡,故称此和议为“澶渊之盟”。  评价: ①对北宋是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困难。 ②但它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 景祐三年( 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 朋党 ,被罢官。 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 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 “ 朋党 ” 的罪名堵塞言路。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 “积贫”局面的出现  表现: 政府财政困难。  原因: “三冗”现象的出现(冗兵、冗官、冗费)。  [1]冗兵  原因: 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 B、加强对辽、西夏的防御; C、防止地方割据。 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 [2]冗官  原因: A、官僚机构重叠; 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C、“恩荫”法泛滥 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3]冗费  原因: A、冗兵、冗官; B、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 影响: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 【 学思之窗 】 想一想,“恩荫”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