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课件内容摘要:

1、单元脉络梳理单元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阶段质量检测核心考点归纳 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3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 2、,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 “ 君权神授 ”。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1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二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 均正确。 答案: 官制度 选官办法 选官特点原始社会后 3、期 禅让制民主推选,传位给贤能以传贤为宗旨,是“ 公天下 ” 的体现夏朝到春秋 “ 世卿世禄 ”选官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按爵位世袭一家一姓中传承,是 “ 家天下 ” 的体现,官办法 选官特点汉朝 察举制西汉开始实行,分察举和皇帝征召,察举制以孝廉为主要标准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士族世袭政治特权,民意无从体现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依据儒学经义和才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择优录取,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规律(1)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为主。 (2)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 (3)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积极性占主导地位,明朝之后消极性占主导地位。 (5)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2下图所反映的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图片反映的本质问题。 皇帝组织考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图片无法反映 B、 案: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