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1内容摘要:
月 23 日 ,溢油累计造成 5 5 00 平方千米海水受到污染 ,直接导致 8 7 0 平方千米的海水面积水质由一类下降为劣四类 (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 ,一类为最优 ,四类最差 )。 9 月 2 日 ,国家海洋局认定蓬莱 19 3油田开发企业 —— 康菲公司未能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责令蓬莱 19 3 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 与此同时 ,海洋局表示 ,针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 ,将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对康菲公司提出生态索赔。 ( 1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的哪些生产活动 ? 提示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 ,以及陆地上的工业生产。 ( 2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哪些水域 ? 提示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 3 )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 提示 :海洋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 ,使海洋环境退化。 危害渔业生产。 破坏海滨娱乐场所等。 ( 4 )海洋石油污染会导致海洋鱼类死亡 ,原因是什么 ? 提示 :油膜和油块能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进而影响鱼类生存。 石油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 ,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使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1 .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 . 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其防治 ( 1 ) 水体污染的类型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 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 (汞、镉、铅、铬 ) 等进入水体 ,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 , 对人畜造成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 , 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富营养化 :称为 “ 水花 ( 水华 ) ” ,又称 “ 藻花 ”。 海洋水体富营养化 :称为 “ 赤潮 ”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1
相关推荐
海岸派 工商业奴隶主 下层人民 贵族 平民 填空: • 梭伦出走 – 根本原因: 没有根本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 主观原因: 思考 • 僭主政治 的建立 – 原因:梭伦出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P13 ① 平原派 → ② 山地派 → ③ 海岸派 → – 建立:公元前 560年,庇西特拉图 一、梭伦出走与 僭主政治 的建立 第一单 梭伦改革 课本 P12 第 3课 雅典 民主政治
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 自序 》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 康有为生平: 1888年,第一次上书; • 主要思想和著作:社会发展三阶段;《 新学伪经考 》 、 《 孔子改制考 》。 • 问题 阅读 “ 历史纵横 ” 与 “ 学思之窗 ” ,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 弊
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为 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 培养人才,发挥 其才干,为变法 起了舆论作用 1、富国之法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措施 内容 目的 作用 局限性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兼并 政府低息贷款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按土地大小收税 政府低息贷款 变积贫局面,调整国家
旅游景区的规划。 课堂互动 •释疑解惑 探究一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 特别提醒 】 一般情况下 , 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条件分析可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几方面分析: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分析:资源价值 、 组合状况 、 集群状况等。 (2)位置与交通条件:交通的通达度。 (3)客源市场:客源地 , 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离等。 (4)基础设施: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设施的建设状况。
1、态工程的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 生态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2. “ 可持续发展 ” 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本课栏目开关1 传统农业中的科学方法有 _ 、 _ 和 _ ,其中间种和套种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同时播种,如果同时播种,间行种植,则是间种;如果不同时播种,而且也不同时收获,则为套种。 2 庭院生态系统是农村家庭中常见的农业生态工程,庭院生态系统中建立了蔬菜 鸡、猪
求,而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活动探究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1)可持续发展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