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4第一章课时训练内容摘要:
( ) A. Q1=Q2Q3 B. Q2Q3 Q1 C. Q3 Q2 Q1 D. Q1=Q2=Q3 4.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 Zn(s)+O2( g) === ZnO (s) △ H= Q1 kJ• mol1 ① Hg(l) +O2( g) === HgO (s) △ H= Q2 kJ• mol1 ② Zn(s) +HgO (s) === Hg(l)+ ZnO (s) △ H= Q3 kJ• mol1 ③ ③ 中的 Q3值为( ) A. Q2 Q1 B. Q1 +Q2 C. Q1 Q2 D. Q1 Q2 B C 5. 已知 : ( 1) Zn(s)+O2( g) ==ZnO(s) ΔH= kJmol1, ( 2) 2Ag(s)+ O2( g) === Ag2O(s), ΔH= kJmol1, 则 Zn( s) + Ag2O(s) === ZnO(s)+ 2Ag(s)的 ΔH等于( ) A. kJmol1 B. kJmol1 C. kJmol1 D. kJmol1 6. 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4(白磷, s) +5O2(g) === 2P2O5(s) △ H = a kJ• mol1 4P(红磷, s) +5O2(g) === 2P2O5(s) △ H = b kJ• mol1 若 a、 b均大于零,则 a和 b的关系为( ) A. a< b B.a=b C. a>b D.无法确定 7. 已知 H2(g)、 C2H4(g)和 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mol 1 mol1和 1 kJmol1,则由C2H4(g)和 H2O(l)反应生成 C2H5OH(l)的△ H为( ) A. - kJmol1 B. + kJmol1 C. - 330 kJmol1 D. +330 kJmol1 A C A 8. 我国发射“神五”所用的长征 2号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 C2H8N2),氧化剂是 NO2,燃烧产物只有 NCO2和 H2O。 有的国家用肼( N2H4)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NO2为氧化剂,反应生成 N2和水蒸气。 已知 : N2(g)+2O2(g) === 2NO2(g) △ H=+• mol1, ② N2H4(g)+ O2(g) === N2(g)+ 2H2O(g) △ H= 534 kJ• mol1。 下列关于肼和 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N2H4(g)+ 2NO2(g) === 3N2(g) + 4H2O (l) △ H= kJ• mol1 B. 2N2H4(g)+ 2NO2(g) === 2N2(g) + 4H2O(l) △ H= kJ• mol1 C. N2H4(g)+ NO2(g) === N2(g) + 2H2O(g ) △ H= kJ• mol1 D. 2N2H4(g) + 2NO2(g) === 3N2(g)+ 4 H2O (g) △ H= kJ• mol1 D : P4+5O2=== 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 P: a kJmol P- O: b kJmol P=O: c kJmolO=O: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其中正确的是( ) A. (6a+5d- 4c- 12b) kJmol1 B. (4c+12b- 6a- 5d) kJmol1 C. (4c+12b- 4a- 5d) kJmol1 D. (4a+5d- 4c- 12b) kJmol1 10. 已知 H2( g) +Cl2( g) === 2HCl( g) △ H = kJ/mol,则反应 HCl( g) ==H2( g) +Cl2( g)的△ H为( ) A. + kJ• mol1 B. kJ• mol1 C. kJ• mol1 D.+ kJ• mol1 A D 11. 将 V1 mL molL1HCl溶液与 V2 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 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2. S(单斜)和 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 s)+ O2(g) === SO2(g) △ H1=- kJmol1 ② S(正交, s)+ O2(g) === SO2(g) △ H2=- kJmol1 ③ S(单斜, s) === S(正交, s) △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3= + 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单斜, s) === S(正交, s) △ H3< 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单斜, s) === S(正交, s) △ H3> 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B C 13.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 1) CH3COOH( l) +2O2( g) === 2CO2(g)+2H2O(l) △ H= kJ• mol1 ( 2) C(s)+O2(g) === CO2(g) △ H= kJ• mol1 ( 3) H2(g)+O2(g) === H2O(l) △ H= kJ• mol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CH3COOH(l) △ H= _____________。 14. 已知: 2Al (s)+O2( g) === Al2O3(s) △ H= 1 kJ• mol1 2Fe (s) +O2( g) === Fe2O3(s) △ H= kJ• mol1 试写出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发射卫星时可用肼( 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 : N2(g)+ 2O2(g) ==2NO2(g) ΔH=+ kJ•mol1 N2H4(g)+ O2(g)== N2(g)+ 2H2O(g) ΔH=- 534 kJ•mol1 H2(g)+ F2(g)== HF(g) ΔH=- 269 kJ•mol1 H2(g)+ O2(g) == H2O(g) ΔH=- 242 kJ•mol1 ( 1)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有人认为若用氟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肼和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kJ• mol1 2Al (s) + Fe2O3(s) === Al2O3(s) +2Fe (s) △ H= kJ• mol1 2N2H4(g)+ 2NO2(g) ===3N2(g)+ 4H2O(g) ΔH=- kJ•mol1 N2H4(g)+ 2F2(g)== N2(g)+ 4HF(g) ΔH=- 1126 kJ•mol1 1.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 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 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 CuSO4(s)+5H2O(l) △ H=+Q2 kJmol1则 Q Q2的关系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4第一章课时训练
相关推荐
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 , 书上的铅字显得格外刺眼。 我无法再看下去了。 只见一片片麦田如张巨大的绿毯 , 一阵风吹过 , 麦田晃动起来 , 送来一缕缕泥土的怪味。 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 , 满身倦怠也无影无踪了。 逐渐越来越 段落修改: 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 , 我 逐渐 越来越 感到时间不够用 , 一心只想多读点书。 只有好好学习 , 才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是周末 ,
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体育颂 是现代奥林匹兊运动会的创始人 顾拜旦于 1912年第 5届 奥运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丼行时,用笔名发表的一篇优美动听的 散文诗。 该作品获得了首次丼办的奥林匹兊文学艺术比赛 金质奖。 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最好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美丽张怡宁刘 翔请同学们展示奥林匹兊运动会有关知识读一读课后资料 永远的顾拜旦 列丼他对奥林匹兊运动的贡献和影响。
和 “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这个结论的。 ④ 鲁迅为什么号召青年 “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 “现银兑钞 ” 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 而且变了之后 , 还万分欢喜。 开始:银元装在怀中 沉重累赘 将人不当人,不及牛马 羡慕牛马 给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地区。 核心归纳 知识网络 (2)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为保证。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 ,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 ,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自然因素的
副极地 低 气压带 亚洲 高 压 (蒙古 — 西伯利亚 高 压 ) 阿留申 低 压 冰岛 低 压 注: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气压中心;而南半球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比北半球明显, 30176。 S以南基本呈带状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七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作用: (4)意义: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结论: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