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1《辽宋夏金的和战》同步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到澶州城边,宋朝的丞相_主战,最终使辽军受挫签订 _年,双方签订_澶渊之盟影响 双方停止战争,_往来长达 100 多年;双方_ _加强,使者不断,生产都得到恢复和发展背景党项族首领_建立_后,注意吸收汉族文化,效仿宋朝政治制度,国势越来越强, 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战争使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宋夏和议影响 宋夏达成和议后,结束了战争状态,双方进入以_为主的时期三、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灭辽与北宋2南宋建立北宋灭亡的同一年,宋钦宗的弟弟_称帝,延续了宋朝政权,定都_,史称_。 赵构就是_。 3岳飞抗金(1)背景:南宋王朝撤到东南后,_控制了北方大片土地,并不断派兵南下。 (2)成果:以_为代表的抗 金军民为恢复中 4、1南宋白银和绢淮水大散关宋金【问题 1】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探究: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 (1)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问题 2】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探究:(1)各个政权相互并立。 如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并立。 ( 5、2)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 主要表现在通过签订澶渊之盟等条约,以岁币换取和平。 (3)民族矛盾突出。 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且大部 分政权都亡于其他民族政权。 (4)民族大融合是主流。 辽、宋、西夏、金时期,虽然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较多,但战争是短暂的;由于战乱频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民族杂居相处,友好往来,有利于民族融合。 (5)各族人民友好交往,贸易频繁。 如北宋与辽、西夏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下图是我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的开国皇都上京遗址。 据文献记载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 契丹政权 7、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5上图连环画完颜阿骨打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A蒙古 B女真C党项 D契丹6文学爱好者小强同学根据历史史实写了一首诗歌,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 匈奴首领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北京。 北宋建后时担惊,澶渊之盟心稍定。 靖康之变南宋亡,岳飞抗辽成名将。 宋金和议暂对峙,金朝变革习俗忙。 (1)错误:_;改正:_。 (2)错误:_;改正:_。 (3)错误:_;改正:_。 (4)错误:_;改正:_。 答案:1B答案:(1)错误:匈奴;改正:契丹。 (2)错误:北京;改正:上京。 (3)错误:南宋;改正:北宋。 (4)错误:抗辽;改正:抗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