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4内容摘要:

参与,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有高效率的课堂。 孔子: 查阅孔子档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 靓名: (前 551年 9月 28日~前 479年 4月 11日 ) 生卒: 鲁国(今山东曲阜 ) 籍贯: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成分: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头衔: 第一组: 概述主要成就 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 诗经 》《 书经 》《 礼 》《 易 》 和 《 春秋 》 ”。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出了 “仁” 和 “礼” 的学说。 “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 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 1) 思想观 : ( 2) 政治观: ( 3) 宇宙观: ( 4) 教育观 : 体会至理名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组:庄子 概述主要成就: 1)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理,强调事物自生自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 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第三组:韩非子(略) 学派 代表者 所处时代 主要主张 孟子 老子 墨家 法家 孙武 儒家 兵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