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 专题强化11-生物与环境(含答案)内容摘要:

2、)在图 2 中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3)若图 1 中所示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 b 点 ()(4)在图 2 中若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5)图 1 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6)图 3 中 可能是在 b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而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7)上述 3 个图中 c 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相等,在图 3 中 d 点时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判断下列 3、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1)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2)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5)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6)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但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2区分“S”型曲线和“J ”型曲线“S”型曲线 “J 6、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 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 现周期性变化。 B 项,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 C 项, 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D 项,从坐 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幼虫密度减小后,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 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 7、低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答案 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 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 1975 年,因此 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 的生存斗争强度更高。 B 项,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 C 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 值。 D 项,在此 5 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 9、正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 D 错。 4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 B 点多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A 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D种群密度低于 A 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答案 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 B 点基本相同, 则 A 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 B 点多,A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 正确; A 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 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 错误。 5将某 11、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 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 之间是捕食关系。 (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 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 0,说明种 12、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验环境条件( 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 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 标图中数据可知,无 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 时间足 够长的话,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6如图甲中,曲线、分别表示某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三种可能情况,图乙是将该动物引入某个生态系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