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讲义 4-11“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含答案)内容摘要:
4、)酶:解旋酶、合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_。 7抓准 制中的“关键字眼”(1)制:用 15N 标记的是“亲代 是“培养基中原料 ”。 (2)子代 求 例是“含 15N 的”还是“只含 15N 的”。 (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 含某碱基 m 个。 “复制 n 次”消耗的该碱基数:_。 “第 n 次复制”消耗的该碱基数:_。 题组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1遗传物质的相关判断(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明了 遗传物质(2015江苏,4C)()(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证明了 遗传物质(2013新课标,5 改编)()(3)肺炎双球 5、菌转化实验证明 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福建,2D 改编)(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 江苏, 2B)()(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011 江苏, 12A)()(6)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011江苏,12D)()(7)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 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2012重庆,2B 改编)()(8)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2011 江苏,12C)()2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 7、。 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死亡、死亡、存活、存活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提醒(1)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 加 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段整合到了 R 型细菌的 ,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 S 型细菌可以 遗传下去,说明 S 型细菌的 遗传物质。 4(2015天水二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9、的相关判断(1)沃森和克里克以 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2015江苏,4D)()(2)双链 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2014新课标,5C)()(3)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的基本骨架(2009广东,24D)()(4)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复制(2014新课标,5B)()(5)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2012江苏,2C)()(6)制需要消耗能量(2013海南,4A)()(7)真核细胞染色体 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2011海南,25D)()(8)真核生物 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2009江苏,12C) 12、2014山东, 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 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 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 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12(2015南昌模拟)5溴尿嘧啶) 既可以与 A 配对,又可以与 C 配对。 将一个正常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 A、G 、C、T 、5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 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 TA 至 GC 的替换()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一个 子复制后,有以下结论(1)经 n 次复制,子总 数为 2氧核苷酸链数为 2n1 条。 (2)子代所有链中始终保持 2 条母链,且占子代 子总链数的 1/2n。 (3)一个 子第 n 次复制时,形成的 子总数为 2n1 个。 题组四再练重难题,练后不再难13(2015临汾模拟)替代 T 与 A 配对,而掺入新合成的 中。 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一条单链掺有 着色深,两条单链都掺有 着色浅。 现将水稻(2n24)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如图 ac 依次表示加入 连续 3 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 1 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 阴影表示深蓝色,。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讲义 4-11“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含答案)
相关推荐
2、株供应 148 h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 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 14C 量占植株 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最新海量高中、2016四川卷,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 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 收速率表示)与胞间 度(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4、值为 2N 则为减数分裂。 二看“核 制和分裂次数”:“斜线”出现一次, “垂直下降”出现两次则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一次, “垂直下降”出现一次则为有丝分裂。 三看“结果”:染色体和 目与分裂前相等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1(染色体的形态与行为图)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3、班进行摸排,得到各班贫困生人数分别为:12,12,14,10,18,1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2 和 10 B. 12 和 13 C. 12 和 12 D. 12 和 146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多项式 x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x()C. a+a= D. 一元二次方程 x2x2=0 无实数根7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一题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贝尔发明电话 1876年 3月 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 沃森先生,请过来。 我有事找你。 ”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 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 “ 喂,芝加哥 ” ,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 马可尼 ( 1874—1937) 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
2、由旧有的村社管理。 监督农民按时缴纳赎金和完成各种赋役。 4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掠夺。 易混易错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教材互补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岳麓版)重点精讲为什么说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经济上
报告 情景二:第一刊 《 民报 》 被散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争相阅读 面对 《 民报 》 发刊词中的三民主义,农民、保守势力、资产阶级以及激进势力分别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 如果你作为孙中山,会在主题报告中如何解释具体内容。 议程一:孙中山首创三民主义 如果你作为会员正好在场,你会从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分别得到怎样的鼓舞。 你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议程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