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内容摘要:

“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 也有人认为 ,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你同意哪一观点。 请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 同意第一个观点 ——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 • 因为,儒学的思想核心是封建的伦理道德。 它是建立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封建 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从儒家思想的内涵上看, 第一 ,儒教宣扬天是超自然的宇宙神,天命是宇宙神的 意志和意愿。 这是宗教宿命论的世界观。 它的目的在于 压抑人的自主意识和斗争意志,把人变成无条件顺从封 建统治阶级的奴隶。 第二 ,儒学宣扬‚忠‛、‚孝‛思想,企图使封建王权神圣 化、封建统治秩序和家长制合法化。 第三 ,儒学以‚孝‛为基本理念的‚三纲‛、‚五常‛,宣扬 了封建伦理道德,毒害了人民健康的道德生活。 • 同意第一个观点 ——儒学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起过积极作用。 • 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甚至中国近代,其消极、保守 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我可以举一些实例。 如 明清时期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 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把人们的思想严格束缚在 儒学的范畴内,结果造成中国在近代科技上的落后;再 如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 古逆流 遭到先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为此他们掀起了 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的儒家思想。 陈独秀在 《 新青年 》 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 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 护符。 鲁迅在 《 狂人日记 》 里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 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可见,早在明清时期 儒学就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 因此,中国社会 要进步,必须‚打倒孔家店‛,彻底抛弃儒家思想。 • 同意第二种观点 ——儒学中大量积极健康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 • 儒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包含大量健康向上的内容,对我们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意义。 比如, 《 周易大传 》 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刚健有为精神, 《 论语 》 中所提倡的 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 品质,以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的历史使命感, 《 孟子 》 中提出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独立人格以及‚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的忧患意识, 《 春秋公羊传 》 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都是儒学所宣扬的优秀价值原则。 这些价值原则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不能抛弃的。 • 同意第二种观点 ——儒学思想在中国盛行几 千年,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的灵魂。 如‚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 乎。 ‛的‚守中‛思想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 ‛的境界,构成了儒学特有的‚ 中和为用 ‛ 的和谐观念,是后人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也铸造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 团结一致、整体向上的和谐观念和进取精神。 • 同意第二种观点。 儒学的 ‚ 天人合一 ‛ 思想阐 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无 论是庄子 ‚ 不以人助天 ‛‚ 无以人灭天 ‛ 的顺应自 然思想,还是 荀子 ‚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 ?”的改造自然思想,都体现了天人之间 的相互协调。 这一思想也同样是我国传统文化 中的瑰宝。 而且认识这一点对当今我国自然环 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非常重 要的现实意义。 • 探究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呢。 • 探究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探究六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呢。 • 我们既不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也不能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传统文化而完全抛弃。 • 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探究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能不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呢。 • 可以的。 比如,儒学中‚ 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 民主建设 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学中的 教育思想 对我们的学习同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 三人行,必有吾师 ‛‚ 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等等。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只要赋予中国传统儒学以新的时代涵义,就可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可以的。 ‚ 仁者,爱人 ‛是儒学的思想核心。 在现实生活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修己安人‛、‚正心修身‛ 的主张也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性格,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惟利是图。 • 1993年,世界各地进行了 “ 全球伦理 ” 的大讨论。 全球主要的宗教代表把儒家的 “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视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并写进 《 全球伦理宣言 》。 可见,儒学对世界的 和平发展 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一个 和平的国际环境。 • 报道,过去深受中国儒学影响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