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6-1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内容摘要:

2、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 正确。 22014课标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 项错误。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 4、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42014北京高考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 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 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 6、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 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 7、、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将三个阶段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段个体数量都为 400,即个体数比例为 11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两大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2015课标全国卷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头。 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 11、曲线 “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K 值 无 K 值, “增长率”保持不变有 K 值, 时有最大增长速率) 率(2)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 的应用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影响种群再生。 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处(若达到 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2成灾)。 易错母题探究1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 13、 1 和图 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 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 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确。 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 点) 增长速率最大,图 3 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 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点都对应图2 中的 C 点,B 正确。 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图 3 中的 F 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 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 2 中的 D 点,C 正确。 图 1、2、3 中表示种 15、“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点拨根据“J”型和“S” 型曲线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即可解答。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随时间呈“J”型,如;其增长率固定不变,如。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大,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减少,因此“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为 K/2 时最大,在种群数量为 K/2 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K/2 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 K 时增长速率为 0,如;在“S” 型曲线中,增长率是一直减小的,如。 答案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如图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