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6-1种群和群落(含解析)内容摘要:
2、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 正确。 22014课标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 项错误。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 4、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42014北京高考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答案 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 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 6、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 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 7、、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将三个阶段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段个体数量都为 400,即个体数比例为 11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两大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2015课标全国卷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头。 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 11、曲线 “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K 值 无 K 值, “增长率”保持不变有 K 值, 时有最大增长速率) 率(2)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 的应用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影响种群再生。 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处(若达到 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2成灾)。 易错母题探究1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 13、 1 和图 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 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 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确。 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 点) 增长速率最大,图 3 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 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点都对应图2 中的 C 点,B 正确。 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 0,图 3 中的 F 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 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 2 中的 D 点,C 正确。 图 1、2、3 中表示种 15、“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点拨根据“J”型和“S” 型曲线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特点即可解答。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随时间呈“J”型,如;其增长率固定不变,如。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大,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减少,因此“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为 K/2 时最大,在种群数量为 K/2 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K/2 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 K 时增长速率为 0,如;在“S” 型曲线中,增长率是一直减小的,如。 答案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如图乙)。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6-1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农民积极性受到压制,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抉择 ——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 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 全国
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2)不利因素:民族资本实力薄弱;外国资本的渗透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有利因素:政府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家的个人努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 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美矛盾,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结局;第 (4)问注意辩证地分析其作用。 答案 (1)变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 变化,欧洲普遍衰落,工业比重下降,美国经济实 力膨胀。 原因:欧洲是主要战场,而美国本土远离 战场,战时大量的军火、战略物资的生产需要和贷 款让美国获利匪浅。 (2)原因:①协调世界经济;②稳定经济秩序;③防 止战争的悲剧重演。 主导:美国。 (3)美国企图
现 B、水力纺纱机的出现 C、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的设立 D、制陶工厂的开办 C B 下列事件中,对工业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珍妮机的使用 B、改良型蒸汽机的使用 C、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能力提升 金版学案互动探究问题 1: 拓展应用 阅读材料题 第二板块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对英国的影响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讨论总结) •积极 •消极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第 (2)题根据教材知识回答阿克莱特的发明成就。 第(3)题结合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来思考。 第 (4)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来回答,第二问结合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来组织答案。 第 (5)题综合材料,提炼信息。 答案: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等。 (2)发明水力纺纱机。 首创工厂制。 (3)瓦特。 改良蒸汽机成功,将人类带入 “ 蒸汽时代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材料五 黄花岗起义 材料五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