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2017版188套重组优化复习(9)生物技术实践(含答案)内容摘要:

3、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 3.(2016全国课标卷,39)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和_。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填“蒸馏水” 、 “甘油”或“碳酸钙”)。 4.(2015全国卷,39) 已知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 B 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 4、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_染色。 微生物 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 B 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 B 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 35 、40 、45 温度下降解 10 g 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 4 上述三个温度中,_ 条件下 6、养基乙 注:“”表示有, “”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 6.(2014课标,39)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 1 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 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 据此可 8、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法或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 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 A、B、C、D 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9、 A 的小,说明_;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 D 的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 8.(2016江苏卷,25) 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 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最新海量高中、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9.(2015江苏卷,19)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标记在皿底上10.(2016四川卷,10) 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 10、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色。 (2)在 5 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壤样品液 0.1 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13、156、462、178 和 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10 8 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 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 70 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