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讲义 10-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含答案)内容摘要:

3、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提高种群的 K 值。 4理清群落结构的“3”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5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 _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_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_ 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_演替。 题组一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判断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一片草地上的所 4、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 5A)()(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 9A)()(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 浙江, 4C)()(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 )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4D)()(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2013福建, 3A)()(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012海南, 21D)()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 8、 反映的种群增 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2)“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 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 题组三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7群落结构与演替的相关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015海南, 22B)()(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2015 江苏, 9B)()(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14 江苏, 5C)()(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 江苏, 5D)()(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 24B)()(6 9、)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2009广东,11)(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 大纲全国, 4D)()(8)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 安徽, 6C)()(9)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 3B)()(10)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全国,5D)( )8(2015全国,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 11、200 只蝌蚪( 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存活率/%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甲 乙 丙1 0 87 7 402 2 58 30 253 4 42 32 114 8 20 37 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 (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小型土壤动物土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