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非战公约1内容摘要:

1929年 , 德国工业总产量超过战前 13%, 再次超过英法 , 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 这就为它摆脱 《 凡尔赛和约 》 的约束奠定了物质基础。 —— 方连庆主编 《 国际关系史 》 二、《洛迦诺公约》 1. 德法关系的调整 2.《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及影响 法国外长 白里安 德国外长施 特 莱 斯曼 1925年 2月 9日德国正式向法国和各协约国政府递交了一份备忘录。 备忘录建议:在莱茵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结公约,保证互不进行战争;德国愿与上述国家和其他任何国家缔结仲裁条约,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缔结一项公约,保证莱茵地区的现状。 ——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 《 世界现代史 》 “ 对我们来说,这项备忘录有重大意义,因为从形式上讲,它保证了莱茵的现状(即阿尔萨斯归还法国),作为签订议定书的第一个贡献,它是非常适当的 ”。 —— 法国总理赫里欧 1925年 10月,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举行洛迦诺会议 洛迦诺 出席洛迦诺会议的德国外长 斯特 莱 斯曼 (左)英国外长奥斯汀 张伯伦(中)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右) 洛迦诺会议现场 洛迦诺会议 《洛迦诺公约》 《 莱茵保安公约 》 《 德比仲裁专约 》 《 德法仲裁专约 》 《 德波仲裁专约 》 《 德捷仲裁专约 》 《 法波保障条约 》 《 法捷保障条约 》 《 最后议定书 》 ( 1) 德法 、 德比边界不受侵犯,遵守 《 凡尔赛和约 》 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 ( 2) 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 ( 3) 法波、法捷间的 《 保障条约 》 ,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 ( 4)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 洛迦诺公约 》 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 施特莱斯曼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