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 专题强化5-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内容摘要:
2、关叙述(1)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提示用 32P(35S)对噬菌体的标记过程为用含 32P(35S)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提示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3)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4)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5)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 模板合 4、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 型细菌R 型细菌相互对照,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 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 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 6、给后代( )(7)图乙中理论上 b 中不应具有放射性,若有放射性,则与过程 中的搅拌是否充分有关,而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8)图乙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 遗传物质( )(9)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 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质) 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只是分离方法有差异()答案(1)(2) (3) (4)(5)(6)(7) (8)(9)2S 型肺炎双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 R 型菌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 型肺炎双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 型菌与 R 型菌的致病性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造成的C肺炎双球菌利用 8、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 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用 32P、 35S 标记同一组 菌体的 蛋白质BT 2 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只利用逆转录酶C该实验证明了 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 35S 标记的 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答案尔希和蔡斯做 别用含 32P 标记的 记的蛋白质的 正确;T 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不发生逆转录,实验证明了 遗传物质,C 错误;用 35S 标记的 离心处理,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D 错误。 4为证明蛋白质和 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 9、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 32P 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答案于亲代噬菌体的 被标记,所以锥形瓶中的无机盐不加 32P,A 错误;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需要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B 正确;大肠杆菌是原 11、毒性的 S 型菌体,因为 S 型菌体的 促使 R 型菌体发生了转化( )(2)由题 1 中的图示可知,S 型菌的 R 型菌混合后,转化结果并非只有 S 型菌( )(3)题 2 中 S 型菌与 R 型菌的致病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转录产生的 不同()(4)题 2 中 S 型肺炎双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只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对 B 细胞没影响()(5)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可表示为()(6)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自然状态下出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为基因突变( )(7)之所以说“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为 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想一想(1) 13、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 S 型菌、R 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中 R 型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中 R 型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对抗 R 型菌的抗体;: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 R 型菌的抗体,致使 R 型菌数量减少。 R 型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c 之前,已有少量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S 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造成 R 型菌大量繁殖。 S 型菌来源如何。 答案少量 R 型菌获得了 S 型菌的 转化为 S 型菌,故 S 型菌是从 0 开始的。 考。高考生物考前三个月 专题强化5-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相关推荐
2、 恰如其分B荫庇 蹩脚 电饼珰 老成持重C稽首 蠕动 元宵节 久负胜名 D荣膺 奢靡 里程碑 一塌糊涂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 25 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2)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天,让你倍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3)苏轼擅长书法
2、 20 人中有 14 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 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只要发笑
;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 (2)《 联合国宪章 》 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献 , 它不仅仅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 , 而且也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国际法 , 它所阐述的许多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理。 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 、 求发展的意愿 , 得到广泛称颂。 • 1.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 请回答: •
导弹 表现 1 1983年,有 5000万人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行动周”活动 2 1983年 10月全欧反核武器“行动日”,有上万人参加集会游行 3 和平运动参加者强列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进行裁军,建立“无核区” 4 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出现各种形式的和平运动。 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 国际和平年宣言 》 ,宣布 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联的解体 1)标志--- 199 12 独联体成立 2)解体的原因: 1)根本:斯大林体制的僵化,改革的失败,长期的争霸,国力的消耗,经济衰退 2)内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导致国内局势失控 3)外因:西方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 4)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 冷战 ” 的结束 1989东欧剧变 1990德国统一 1991苏联解体 实质:东欧各国和苏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 1 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 本实验中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植株的 定速率相对值是_。 (3)由图 2 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 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 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