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惨烈的四年战事之一内容摘要:

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 (3)从双方投入看 , 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 , 如飞机 、 坦克和毒气弹。 • (4)从战争结局看 , 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 , 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 • 1. 阅读下列材料: • 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 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 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 ,即 “ 施里芬计划 ”。 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 , 在 6周内打败法国 , 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 , 打垮俄国。 战争爆发前 ,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 , 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 “ 叶落之前 , 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十分乐观地认为德军会稳操胜券。 • 请回答: • (1)“ 施里芬计划 ” 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何缺陷。 • (2)针对 “ 施里芬计划 ” 法俄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 (3)宣告 “ 施里芬计划 ” 破产的是哪一次战役。 之后战事呈何特点。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 (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分析 “ 施里芬计划 ” 的指导思想的缺陷。 第 (2)问考查法俄军队迫使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对策。 第 (3)问考查马恩河战役的结果。 • 答案: (1)指导思想: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各个击破 , 速战速决。 • 缺陷:具有一厢情愿的主观色彩 , 低估了对手 ,特别是低估了俄军的行动及战斗力 , 幻想英国不会参战。 • (2)法俄相约同时对德国展开行动 , 迫使德国两线分兵作战。 • (3)马恩河战役 , 这次战役之后 , 战事进入相持阶段 , 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 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 提示: (1)原因 • ① 美国与西欧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 • ② 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 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 , 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 , 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 • ③ 俄国爆发革命 , 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 , 美国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 • ④ 如果协约国获胜 , 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 , 而且还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 , 夺取世界霸权。 • (2)影响: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 影响和带动了中国 、 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 , 壮大了协约国阵营 , 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 ,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2. 一战爆发后 , 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 • 提示: (1)战争主动权转移。 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 , 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 、 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 , 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 (2)作战计划落空。 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 “ 施里芬计划 ” , 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 , 致使计划落空。 • (3)力量对比变化。 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 , 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 , 美国参战 ,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 , 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 • (2020东营期中 )2020年 1月 20日 , 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辞世 , 引来了全球媒体关注。 与此相比 , 2020年 1月 25日 , 德国最后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却走得很安静 ,德国 《 世界报 》 在讣告中这样写道 , 输掉战争者在 “ 自我怜悯与自我否定中隐藏 , 乐意被忘记 ”。 关于 “ 一战中 , 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 表述正确的是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