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1内容摘要:

(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失败 – 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 “ 均贫富 ”的口号; • 真宗咸平三年( 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 阶级矛盾激化: 表现 王小波、李顺起义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 “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 集军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积弱 冗兵、冗官 冗费 积贫 增加财政负担 强化君权 加强统治 秦帝国 汉帝国 隋朝 大唐帝国 宋辽时期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 ,企图收回 幽云十六州 ,可是都失败了。 •1040~ 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 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民族矛盾的激化: 澶渊之盟 1004年 内容: • 宋辽维持旧疆 ,约为兄弟之国 ,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真宗称辽主为弟 ,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 ,绢二十五万匹 ,称为“ 岁币 ” ; •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辽西夏连年征战 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矛盾激化 社会矛盾激化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范仲淹 (989— 1052)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 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庆历新政 “三冗 ”“ 两积 ” 引起了严重的 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 野的共识。 宋仁宗庆历三年(即 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 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 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主张,开始推行新政,这就是 “ 庆历新政 ”。 但是新政触犯了官 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 的激烈反对。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 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范仲淹 一、背景 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贱子息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 《 感事 》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 王安石 “ 变革天下之弊法 ” —— 王安石 《 言事书 》 二、内容 目的: 核心内容: 巩固封建统治 富国强兵 具体措施: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富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