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之二内容摘要:

统一 • 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汉初的政治需要 • 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B项说法错误 , C项未体现两者间的关系。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主张 , 他认为要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 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A项表述错误。 • 答案: D • 一 、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 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 • 1. 思想内涵变化: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孟子 、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 、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 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 ,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2. 社会地位变化:春秋战国时期 , 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 , 秦始皇 “ 焚书坑儒 ” , 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 二 、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 • 1.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 2. 新儒学既宣扬 “ 君权神授 ” , 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 3. 新儒学外儒内法 , 兼采各家思想 , 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儒的生命力。 • 4. 新儒学宣扬 “ 天人感应 ” , 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 5.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专制皇权 , 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 成为正统思想。 • 西汉初 , “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 而将相或乘牛车。 ” 至汉武帝时 “ 非遇水旱 , 则民家给人足 „„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 贯朽而不可校 ,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 充溢露积于外 , 腐败而不可食。 ” 与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相适应的统治思想是 ( ) • A. 从 “ 无为 ” 到 “ 有为 ” • B. 从 “ 焚书坑儒 ” 到 “ 尊孔复古 ” • C. 从严刑峻法到休养生息 • D. 从 “ 百家争鸣 ” 到 “ 无为而治 ” • 全解全析: • 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