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内容摘要:

2、,民众父母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5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 ,采纳李斯的建议, “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 4、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 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 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B.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D. 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8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从根本上说明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 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 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9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 5、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10有位学者把 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 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11清顺治十七年上谕:“士习不端,结社订盟,把持衙门,关说公事,相煽成风,深为可恶,著严行禁止。 ”康熙说:“人 7、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C、国力对比变化 D、生产力对比变化1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A促进地方自主性 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15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 9、,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18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 10、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1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C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20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 将皇帝旨意 12、料二 “在创世时 ”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 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材料三 14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 牡丹亭等名作不过, 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 年),朝廷下令 14、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 即于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 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 材料二 1875 年,清廷面临着来自东西方向的双重危机:西部沙俄在利用新疆阿古柏分裂势力实现其侵略扩张阴谋的同时,又亲自出兵侵占伊犁,新疆已经完全丢失;东面日本图谋台湾。 清廷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以李鸿章为首的大臣主张“海防论” ,即放弃新疆,主要防御东南沿海;而左宗棠则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 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