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问题》教学案例内容摘要:

《抽屉问题》教学案例 抽屉问题教学案例教材简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 抽屉原理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种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 模型化” ,并会运用 “抽屉原理” 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情分析: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 有关的问题,如367 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过生日等这类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所依据的理论 ,我们称之为“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 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 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抽 屉原理” 的一般形式。 采用枚 举法及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通过分析、推理,理解解决这一类“ 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抽 屉原理” 的推理过程,体会比 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难点:理解“抽屉原理 ”的推理过程,理解 这一类“抽屉问题” 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准备 6 根小棒,5 个纸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由抢凳子的游戏,引入抽屉原理。 5 个学生抢坐 4 个凳子。 老师:“喊停时,每个人都必 须坐在凳子上。 ”等学生坐好后,老师说:“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张凳子上至少坐了 2 人。 想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这里面蕴含着深奥的抽屉原理。 ”板书:抽屉原理。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抽屉原理肯定有抽屉,带抽屉不方便,我们就用杯子来代替,小棒就是要分的物体。 (板书:抽屉,物体数)1、 3 根小棒放入 2 个杯子。 (1)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小组动手操作,交流,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 师板书:3(1,2)(3, 0)。 (2)从这些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象刚才 5 个学生坐 4 个凳子,不管怎样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了 2 人,引导学生仿照说出“3 根小棒放入 2 个杯子,不管怎样放,总有 1 个杯子至少放了 2 根小棒。 ”这句话让生反复多说几遍,指出后面就简称“至少数”。 (板书)3、4 根小棒放入 3 个杯子呢。 (方法同上)。 4、这样一一列举的方法找至少数非常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怎样放才会出现至少数呢。 让生再次动手操作交流 4 根小棒放入 3 个杯子。 (尽量做到平均分,每个杯子先放 1 根,就放了 3 根,剩下的 1 根还要放入其中的一个杯子,这样的话这个杯子就有 2 根了,所以至少有 2 根小棒放进同一个杯子)尽量平均分,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4÷31 (根)1(根),商 1 表示什么。 余数 1 表示什么。 5、就用平均分的方法,想一想 6 根小棒放入 5 个杯子呢。 算式是什么。 理由呢。 6、5 根小棒放入 2 个杯子呢。 如何列式。 至少数是多少。 7、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至少数跟谁有关。 (因为这里出现的余数都是 1,所以学生会出现两种分歧:至少数=商+1, 至少数=商+余数)到底哪种是正确的,老师不急于下结论,8、再试一个,5 根小棒放入 3 个杯子呢。 (5÷3=1 根2 根)让生到讲台上动手操作。 (先每个杯子放 1 根,余下的 2 根又要分开分别放入 2 个杯子里。 这样至少有 2 根小棒放入同一个杯子里。 )从而发现至少数=商+1。 9、总结:当知道了要分的物体数,抽屉数,那么用物体数÷ 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 商+1。 (如果没有余数,至少数 =商)。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1、课本 71 页的做一做。 2、一盒围棋棋子,黑白子混放,我 们任意摸出 3 个棋子,至少有 2 个棋子是同颜色的,为什么。 3、我班的学生去春游,自由活动时,准 备分成 10 个组,可以肯定,。 为什么。 4、在我们班的任意 13 人中,总有至少几个人的属相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5、靖安县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 420 名学生,至少有几人生日是同一天。 6、(拔高题)请你任意写出 4 个不同自然数,在这 4 个自然数中,必定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的差是 3 的倍数,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 板书设计: 抽 屉 原 理 物 体 数 ÷ 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商+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3 2 24 ÷ 3 = 11 26 ÷ 5 = 11 25 ÷ 2 = 21 35 ÷ 3 = 12 2 (2,1) (2,1,1)3 4 (2,2,0)(3,0) (3,1,0)(4,0,0)教学反思: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整堂课设计非常巧妙,先用枚举法找至少数,感觉很麻烦,从而引导学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提出用尽量平均分的方法,接着列出算式。 让学生观察算式,得出至少数= 商+1,至少数 =商+余数,出现这两种分歧。 这时,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试一个余数不是 1 的情况,最后得出规律:要分的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至少数=商+1。 一 环扣着一 环,牵动着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充满着要往下学的欲望。 整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