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之二内容摘要:
国共合作 • 四 、 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 1. 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 2. 是当时中国先进 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纲领。 政治 •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及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 精讲: (1)原因: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 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而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也是促使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因素。 • (2)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它的提出 ,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的高潮。 • 2. [解析与探究 ]请思考:上述内容反映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些区别。 为什么有这些区别。 • 提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只有一个民主革命的任务 ,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还包括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八小时工作制 、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 , 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没有涉及。 •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在阶级属性上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有根本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党奋斗的最终目标。 • 3. 毛泽东指出: “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 、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 , 在新时期 , 就都是伪三民主义 , 或半三民主义。 ” 对此 , 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义 • B.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辅相成 • C. 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的补充 • D. 新三民主义表现为三大政策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A项明显错误 , 新三民主义不能等同于三大政策; C项错 , 新三民主义是为适应三大政策需要而提出的; D项将二者关系弄颠倒了。 • 答案: B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 题 • 两者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1.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 , 是奋斗的目标 ,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 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 2.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 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 3.新三民主义。岳麓版历史必修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之二
相关推荐
、部门内工作例会召开时间由部门自定。 部门经理主持。 五、以上会议共同事项: 专题会议的召开应填写《会议提案表》。 会议经核准召开后,由总经办发《会议通知单》。 所有会议应做好会议记录。 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以上第一、二、三项会议的会务工作由 行政部 统一安排。 与会者应做好会议准备,准时出 席。 因故无法出席或无法准时出席者,应以书面形式请假,报上级领导批准
其村落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项目 之一,只 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 因此医院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 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乡村医生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
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 《 朱子语类 》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 陆王心学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 王守仁 《 答顾东桥书 》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 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 ”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解决以土地为 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第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 ( 旧三民主义 ) 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有何影响。 结果如何。 进步性: ①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② 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发展经济 ③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④
重视人事 , 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 • 2. “ 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 , 是以饥。 民之难治 , 以其上之有为 ,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 , 是以轻死。 ” 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 ( ) • A. “ 为政以德 ” B. 不能转化矛盾 • C. 愚化百姓 D. “ 无为而治 ”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 “ 民之难治 ,
5、某建筑物 高为 6 米,在建筑物顶端 A 测得一棵树 点 C 的俯角为 45,在地面点 B 测得点 C 的仰角为 60,求树高 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9甲、乙两人参加理化实验操作测试,学校进行了 6 次模拟测试,成绩如表所示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平均分 众数甲 7 9 9 9 10 10 9 9乙 7 8 9 10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