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之一内容摘要:
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解决以土地为 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第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 ( 旧三民主义 ) 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有何影响。 结果如何。 进步性: ①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② 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发展经济 ③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④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 ⑤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临时约法 》 局限性: ①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② 它所提出的民生主义,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土地问题 结 果: 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失败 第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 ( 旧三民主义 ) 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 1) 背景: 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 一系列斗争相继失败 ②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③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④ 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孙中山苦闷、彷徨, 萌发了“ 重新革命”的 念头 ——给了孙新的启示和希望 第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 ( 旧三民主义 ) 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 1) 背景 ( 2) 形成: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192 1,广州 ) ① 通过了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 ② 提出了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③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新三民主义 第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 ( 旧三民主义 ) 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岳麓版历史必修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之一
相关推荐
国共合作 • 四 、 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 1. 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 2. 是当时中国先进 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纲领。 政治 •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及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 精讲: (1)原因: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部门内工作例会召开时间由部门自定。 部门经理主持。 五、以上会议共同事项: 专题会议的召开应填写《会议提案表》。 会议经核准召开后,由总经办发《会议通知单》。 所有会议应做好会议记录。 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以上第一、二、三项会议的会务工作由 行政部 统一安排。 与会者应做好会议准备,准时出 席。 因故无法出席或无法准时出席者,应以书面形式请假,报上级领导批准
其村落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项目 之一,只 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 因此医院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 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乡村医生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
重视人事 , 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 • 2. “ 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 , 是以饥。 民之难治 , 以其上之有为 ,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 , 是以轻死。 ” 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 ( ) • A. “ 为政以德 ” B. 不能转化矛盾 • C. 愚化百姓 D. “ 无为而治 ”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 “ 民之难治 ,
5、某建筑物 高为 6 米,在建筑物顶端 A 测得一棵树 点 C 的俯角为 45,在地面点 B 测得点 C 的仰角为 60,求树高 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9甲、乙两人参加理化实验操作测试,学校进行了 6 次模拟测试,成绩如表所示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平均分 众数甲 7 9 9 9 10 10 9 9乙 7 8 9 10 10 10
3、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D达尔文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答案2014江苏苏州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