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孔子与老子之二内容摘要:

重视人事 , 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存在。 • 2. “ 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 , 是以饥。 民之难治 , 以其上之有为 ,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 , 是以轻死。 ” 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 ( ) • A. “ 为政以德 ” B. 不能转化矛盾 • C. 愚化百姓 D. “ 无为而治 ”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 “ 民之难治 , 以其上之有为 ” 等信息可知老子的主张是 “ 无为而治 ”。 • 答案: D • 孔子与老子在思想上的差别 • 1. 政治方面:孔子主张 “ 仁 ” ,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 以德治国 ” ;老子主张 “ 无为而治 ”。 • 2. 哲学方面:孔子思想缺乏哲学思辨 , 他主张 “ 敬鬼神而远之 ” ,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道 ” , 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 3. 侧重点方面:孔子关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重视伦理道德;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 • 4.地位和影响方面: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其思想重在社会人生。 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其学说面向自然和整个宇宙,具有多种知识的兼容性特点。 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被尊为 “ 万世师表 ” ,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 老子作为道家开山鼻祖,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形象,以宁静淡泊为要旨,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 •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 “ 仁者爱人 ” , 要“ 克己复礼 ” , 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 ) • A. 追求天下为公 B. 崇尚秩序 • C. 主张仁政 D. 天人感应 • 全解全析: • 答案: B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仁者爱人 ” , “ 克己复礼 ” 不能反映追求天下为公 B √ “ 仁者爱人 ” 体现理解、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 ” 指克制自己,遵循礼制,符合等级秩序,两者都强调秩序 C 材料中没有体现仁政思想 D 天人感应与本题无关 • 1.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 , 想找他谈心 ,这时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