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8-《踏莎行(候馆梅残)》导学案内容摘要:

2、教他识字。 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 24 岁中殿试甲科第 14 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1本调又名抑长春。 此词所咏为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与词牌本意正相切合。 2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 “六一”具体指什么。 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 4、迢不断如春水” ,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它似乎在逐渐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 三、品读,鉴赏评析1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成佳作。 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却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手法,试分析两面兼写能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两面兼写 艺术效果人物 意境 情感行者候馆梅残春水迢迢驻马回首离愁无穷居者高楼危阑春山相隔柔肠粉泪倚栏远眺境判情同,境的扩大增加了情的容量。 章法井然,摇曳多姿,增添了情的浓度。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构思极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思妇 6、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像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像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的离别之恨。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 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 (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 答案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