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1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向纵深发展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鱼建英( 甘肃兰州 730010)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大多数学校应对新课程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面对种类多、特点显明、针对性强的众多课堂教学模式,一所学校如何抓住引导老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推广效果明显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观国内目前的总体情况,要解决好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索到成熟、推广,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模式、梳理好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几个环节、寻找理论支撑。 因此,要将课堂模式向纵深推进,需要我们理清以下几个方面: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达到一种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基于此,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完善、变革和创新。 许多专家都曾对推行新课程说过“教育教学到目前不改是死路一条”的话,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课堂教学不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保障,教学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程改革的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无法实现。 因此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使课改的初衷得以实现。 挥作用。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句话是符合辩证法的。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具体说来还应该有大致的课堂教学框架和格式。 所谓“教无定法”是指任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针对所有的学生,每个教师应该在基本教学规律、原则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变通发挥生成,做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有针对性,这就是“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高效,体现出教育者的智慧。 也就是说无论是那种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投入2到更广泛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 要博采众长。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教学思想或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学原理、符合教学法原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并不断改进后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是借助于他人的成功经验或是自己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总结,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框架,即课堂模式,吸取、模仿最后达到为我所用。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开发与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吸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未知。 因此,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敢于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成果,将那些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课堂模式构建的有利因素大胆引进来,博采众长。 课堂教学模式只有以“立足课堂,以课堂求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不断地解决问题,然后构建出成熟、适宜的教学模式加以应用、推广,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具备教学研究的性质,才能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要切实以新课标为依据,科学有效地进行实践,并以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检验。 断完善的。 课堂教学模式在自己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经历实践环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需要经历借鉴移植改进实践反思总结理论支撑再实践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拿来”不是全盘照搬他人的模式,一定要与本校的校情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排异反应”。 一个成熟的、达到一定影响力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是经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地完善创新中发展而成的。 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在于教师通过共同参与、联合攻关和集体教研,实现先“入格”再“升格”然后“破格”的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目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现螺旋式上升。 生状况、教师教学特点和学校现状为依据。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性,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3借鉴或是创新,都要遵循不同学科的特性,形成不同学科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同一学科又因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又要寻找符合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全校上下各科各课统一采用一种模式是最有害最不可取的方法。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学生态系统”必须以方法的丰富多样应对教学内容及学生适应能力和教师个性差异的复杂多样才能发展成长。 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学生所处的地域差异,教师在借鉴或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差异考虑到,否则缺乏考虑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无法真正达到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教师的教学风格、个人特点、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符合教师自身特点,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功能,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要符合学校的“大环境”。 这样既能获得学校认可、也能从各方面获得学校的支持。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存在一定的教学风险,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学生成绩提高、学习热情高涨,一定会受到学校与社会的肯定;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成绩不理想时,又没有学校的许可与支持,老师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可能会走向没路,最终落个无终而止的结果。 作的灵活性和实践的更新性。 一所学校是否应该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所学校有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势必会使部分学科、部分课堂、部分教师生搬硬套这种模式,或压抑、打击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如果学校允许部分教师不进行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定会产生消极作用,一定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新课程改革就已经使老师产生“课难讲、学生难教”的认识,部分老师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心存抵触,如果学校在放任部分老师不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这种消极影响还会漫延。 一所学校存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就会让老师能根据学科、学生、自身特点灵活选择运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开展。 4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的灵活选择运用;宏观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老师的创新潜质。 这些都能让老师既能遵循课堂教学模式,又能发挥老师的个人特点,充分让老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达到促进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和更新。 任何一种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教师的操作中,一定会存在不同,这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地应变,不断地改进和调整。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操作过程和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是转变观念、深化课改、破解课改难题、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 不断地研究、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期所出现种种问题,将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规范,这将助推我校的“有效课堂” “智慧课堂”的深入开展,它必将对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