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联地产顾问联合销售统一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介绍完模型,带客户看完房前方可引导客户作登记。 避免销售代表勤登记,中途弃客的事件发生。 ■所有客户在任何情况下由接待人登记及跟踪记录为准,即如 A接待并登记在七天跟踪期内的,此客户为 A 的客户。 连续七天未跟进登记视为放弃该客户,十五天不含接待当天,如 1 号接待,则 8 号过期。 (每周将客户追踪记录拿至现场经理处盖 章 ,过期作废, 在追踪时,初次短信、 关机有效,二次无效) ■ 如中途发生调动或离职,客户资源由项目经理根据所在销售员 手中的客户量及销售力、进行合理的分配。 ■客户登记本统一使用的客户登记本,简要记录每次跟进情况,每个客户一页,连续登记,不留空页和撕页;项目经理有权随时抽查,如需核对,必须双方在场时核对方有效,同事要求对单要在同事在场且处于可对单的情况下提出要求,被要求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找借口当场不对的,拖延方视为自动放弃客户所有权,核对后放弃方应在对方本子上签名说明放弃或过跟踪期,作为核对凭证。 ◎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有以下几种情况 ■老客户上门一律由轮序人员上前招呼,原业务员不得第一时间主动与客户打招呼,除非是客户指名 找 **,避免发生老带新与二次购房的误会。 ■ 老客户(指已登记的客户)介绍新客户购房,并指定找某业务员(业务员在场并具备接待客户的条件)的视为老客户上门。 在自已的老客户离开时,还没有轮空,可继续轮序接待(即义务的不得再参于轮序); 同一个代理公司负责接待 ■ 业主(指已成交的客户)介绍他人或本人重复购买,并指定找某业务员(业务员在场并具备接待客户的条件)的视为老客户上门。 该客户(自已的)离开时,还没有轮空,可继续轮序 接待; ■ 如老客户直接带新客户上门,未指名找原销售员,则按新客户轮序。 ◎特殊关系客户界定 ■ 凡家庭成员购房如父母、子女、夫妻为同一客户,如出现 A留先生电话, B 留太太电话由 B 成交,出现此类交叉的处理办法举以上为例说明: 1. 如 A 接待在前且未过跟踪期,此单分配为 A50%、 B50%; 未成交,属跟踪期内,归首次接待。 2. 如 A 接待在前但已过踪期,此单分配为 B100%; 3. 如发生不确定是否为以上直属关系,项目经理可适当出面了解情况,协商解决; 直系亲属 (三口之家) 归首次接待人,旁系以成交客户为准 ◎现场接待轮序(现场接待遵循以下原则) ■ 现场接待客户须问讯是否接受其它同事服务,询问方式必须自然 、贴切、尊重客户,语气和缓、亲切,如“您好。 欢迎光临”,“以前来看过房吗。 ”,“拿过我们的资料吗”,“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接待客户后在接待轮序表上按要求注明。 ◎一头一尾制 ■ 为加强团队合作,鼓励积极性,珍惜客户资源施行一头一尾制,具体解释如下: 如老客户上门没有找 **按轮序接待,如中途认出原业务员,是否让原业务员接待主动权在当次轮序人,原业务员不得周旋; 如当次轮序业务员在当次没有促成成交,原业务员没有过跟踪期的应将该客户还回给原业务员,或二人共同协商进行跟踪,客户归属仍为原业务员,但跟踪期为七天累计 ; 如 当 次业务员当次成交,在原业务员没有过跟踪期情况下 ,按一头一尾制业绩及佣金各 50%,如原业务员过了跟踪期,当次业务员业绩佣金为 100%; (合并) 当次轮序的业务员在接待过程中应在合适的时间内与原业务员进行沟通;原销售代表中途回来,一定要尊重在接待的销售代表的决定,不得中途直接上去与客户打招呼,避免信息不对称。 事后及时通知同事,义务接待的销售 代表需与原销售员沟通后方可跟踪客户 同一客户先后不同一电话,出现业务交叉无法协商的由 各自代理公司 经理 适当向客户了解情况协商解决 符合一头一尾制分配的以客户交钱为界定,即无论当次销售员服务多长时间,只要促成客户交定金; 售后服务第一责任人为成交业务员,第二责任人为原业务 员; ■ 新客户要按事先排定的顺序轮流接待,并填写《现场客户登记表》。 ■客户主动上门找业务员视为该业务员的客户,若该业务员不在时,可由该业务员指定的协助同事帮其接待,但被指定协助的同事必须服务客户到客户出门,如被轮空不再补轮 序; (去掉) ■所有客户进门将视为客户,执行首次责任制,即轮到谁由谁负责,及时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的咨询需求。 不得敷衍了事,引起客户投诉的由项目经理停岗学习处理。 ◎业务交叉情况处理 ■确定先后顺序以上门大、小客户登记本为准,没有大、小客户登记本记录的自动退出。 ■假设甲销售代表在前,乙销售代表在后。 甲销售代表最近跟进服务间隔没超 7 天,乙销售代表退出。 甲销售代表最近跟进服务间隔超过 7 天,甲销售代表退出。 ■成交后若出现交叉情况,在 7 日跟踪期内予以受理,不在。世联地产顾问联合销售统一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