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5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摘要:

3、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根据题意,图中是肝脏细胞,其表面存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参与血糖平衡调节,A 项正确;是淋巴,是血浆,是组织液,三者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项正确;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的 会发生明显变化,C 项错误;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项正确。 答案:2015 课标全国理综,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 液(生理盐水)20 ,会出现的现象是()0 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 4、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血浆与组织液可以互相渗透,输入静脉的 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细胞外液中的 增加大于细胞内液 增加。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 1/3,所以理论上细胞内液增加的量多于细胞外液,B、C、D 三项错。 答案:2015 广东揭阳二模)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右图),图中的 1、2、3 表示神经元,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经元 3 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 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解析:由图可知,1 属于传入神经元( 有神经节),A 项正确;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 5、支配,B 项正确;刺激 3 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 项错误;刺激 3 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西南昌十校联考二模)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 =; 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 处,A 、 C 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的内容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 到 E 发生了“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处,肌肉和 E 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解析:刺激 B 处,A、C 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 处先测到 C 6、 处后测到,A 项正确。 兴奋在突触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作用,不属于跨膜运输,此过程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奋只能由 E 传递到 D,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 项错误。 刺激 C 处,只能使肌肉的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兴奋不能逆向传递,D 项错误。 答案:2015 山西四校联考)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 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内是正 7、电位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 ,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 H 瘾君子” 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 ,四肢无力,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解析: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是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A 项正确;“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 S 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B 项错误;吸毒“瘾君子” 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减少,C 项正确;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是使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失去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不能重新吸收到突触 8、前膜中,导致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 项正确。 答案:2015 贵州八校联考)柯萨奇病毒 (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 T 胞经 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再次感染该病毒,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解析:入人体后,经过一定途径刺激 B 细胞,B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 ,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结合,A、B 两项均错误;患儿痊愈后,若再 9、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C 项错误;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 项正确。 答案:2015 安徽宿州一模)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细胞、细胞和细胞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共同作用解析:图中细胞是吞噬细胞,细胞是 T 细胞,细胞是 B 细胞,细胞是记忆细胞,细胞是浆细胞;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和细胞,A 项错误;过程是抗原的呈递、过程是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 10、的增殖分化,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 项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 项错误;B 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 共同作用,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西赣州十二县联考)右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错误的是()A.若 x 表示外界 度,y 表示 放量,则 a 为有氧呼吸强度,b 为无氧呼吸强度B.若 x 代表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y 表示稳定性,则 a 一定为抵抗力稳定性 ,b 一定为恢复力稳定性C.若 x 表示 11、外界温度,y 表示耗氧量 ,则 a 为变温动物,b 为恒温动物D.若 x 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 表示激素含量,则 a 为胰岛素,b 为胰高血糖素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若 x 表示外界 度,y 表示 放量 ,则随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受抑制而减弱,a 为有氧呼吸强度,b 为无氧呼吸强度,A 项正确;若 x 代表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y 表示稳定性,则随物种丰富度增大,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但在物种丰富度较低的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B 项错误;若 x 表示外界温度,y 表示耗氧量,则 a 为变温动物,随温度升高活动能力增强,耗氧量增大;b 为恒温 13、,既可以是兴奋性递质也可以是抑制性递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如果 a 表示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答案:2015 浙江理综,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 结果完整植株去部分根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去部分叶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雌、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 解题的切入点为先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确定实验组别的比较对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将“完整植株 ”“去部分根” 和“去部分根 +施用细胞分裂素”三个组别结果对比,说明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雌株的分化,同时说明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将“ 完整植株”“去部分叶”和“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三个组别结果对比 ,说明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雄株的分化 ,同时说明叶能产生赤霉素。 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促进雌株形成,叶产生的赤霉素促进雄株形成,A、B 两项错误。 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抑制了雄株的分化,雌株数量增加,C 项正确。 赤霉素有利于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