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6生物与环境内容摘要:

2、案:、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C、D、E 五点中 ,A 、丙构成食物链,则食物链为乙丙图中曲线的振幅可能缩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根据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以丙种群在 A 点时的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 ,A 项不正确;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推知,甲捕食丙,丙捕食乙,即三者组成的食物链为乙丙甲,B 项正确;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丙的种群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项正确;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受环境影响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 项正确。 答案: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 3、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池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体数量不同,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解析:据图中个体数量相对值分析,甲是硅藻,乙是虾,丙是小鱼,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 项正确。 不同水深光照和温度不同,影响硅藻的光合作用, B 项错误。 乙增多,丙的食物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增多,量传递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D 项正确。 答案: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 4、生态系统的稳定,A 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 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 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 项正确。 答案:2015 山东临沂二模)针杆藻和星杆藻是两种单细胞硅藻,在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时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甲、乙、丙,图中虚线表示培养液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乙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5 d 左右,图甲可知培养至 15 d 左右,针杆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增长速率为 0;而星杆藻种群还未达到最大 5、值,所以增长速率大于 0。 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为争夺相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斗争称为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得失败的一方被淘汰。 由甲、乙、丙三个图中曲线的比较可知,图丙中曲线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有被淘汰的趋势,图甲和图乙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因此针杆藻和星杆藻混合培养时,针杆藻是优势种,而星杆藻将被淘汰。 综上所述,A 项错误;B 、C、D 三项均正确。 答案:2015 浙江温州一模)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种群 、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 K 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分析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只能得到 t0种群的种群数 6、量大于甲种群,生物量的大小无法知晓,A 项错误。 种群 K 值代表环境对种群的最大容纳量,而不是某个峰值可代表的,B 项错误。 t 2种群逐渐遭淘汰,对应此时环境条件开始稳定不变,说明乙种群主要是不适应于稳定的环境所致,并非受内源性因素调节,C 项错误。 t3种群呈“S”型增长,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苏四市一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解析: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A 项正确;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造成了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了群落的 8、 项正确。 针、阔叶混交林比草丛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它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弱,B 项错误。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的植物种类少,而动物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植物,因此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物种丰富度低,C 项正确。 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多,D 项正确。 答案:2015 江苏南通 5 月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处于第一营养级,都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同一营养级,A 项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稳定,B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9、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C 项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难度就越大,D 项错误。 答案:2015 贵州八校联考)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重捕的总数偏小,结果导致估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据偏小,A 项正确;被标记的鱼死亡,会导致重捕中被 11、正确。 出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 项错误。 逻辑斯谛增长是指“S”型增长 ,即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方式 ,C 项正确。 甲、乙两地区各自形成不同的苍鹭种群,说明两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并没有出现新的物种,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D 项正确。 答案:2015 课标全国理综,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 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 项错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 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 12、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项正确。 答案:2015 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 、d 、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进行,A 项错误;图中 c、d 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 ,b 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B 项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因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 项正确;乙的摄入量,大部分经消化吸收转为同化的能量,少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 项错误。 答案:2015 福建龙岩质检)太湖蓝藻以微囊藻为主,其分泌的胞外多糖有利于微囊藻的聚集而促进水华的形成。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