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密系列精华讲义(9)极限法(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3、 300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 、 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 ,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1)若x=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x 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在这两种情况下, 当反应达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 ”、 “不相等”或“ 不能确定 ”)。 方法:解答该题时,首先要考虑两侧都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必须相等,然后要从完全反应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 5、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 A 的物质的量也不同。 总结: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在众多的可逆反应分析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分析平衡状态,又要分析相互影响,有时还要考虑极限值问题。 例 4 := 5 和 3 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溶液的 ( )A 2 B C 4 D 8方法:根据端值及平均值分析。 解析:根据平均值原则,端值一平均值端值二,不可能为 A,D,而 对 c(H+)取负对数后得到的值,不是简单地将 加求算术平均数,所以不可能是 C。 以此答案只能为 B。 总结:此题也可根据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后巧用 = + 得结果。 例 5 :取 3.5 g 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 50g 7、为 B 和 C,则 B、A 的式量为 17。 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 B。 总结:该题利用化学平衡部分的三态进行分析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耗时较多。 例 7 :取 5.4 g 由碱金属( R)及其氧化物(R 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 8 g 无水晶体。 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方法:此题只需用极值法确定 R 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再对照碱金属的原子量即可判断 析:题中的反应有:2R + 2 2 R 2O + 2设 5.4 g 全部是金属 R,R 的原子量为 x,则 R 的摩尔质量为 x g / x = 8 /(x +17) , x = .4 g 全部是 9、选取极值法进行求解,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9 :在标准状况下 混合气体 a L,经光照后完全反应,所得气体恰好能使 b 全转化为盐,则 a,b 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 Ab = a/ Bb a/ Cb a/ Dba/气体恰好能使 b 全转化为盐” 是该题的关键之处。 “气体恰好”是指能与 应的气体能完全与之反应并转化为盐,而不是气体无剩余(可能剩余 以此可用极限法去分析,即 最小值为 a L 全为 最大值为 a L 全为 析:若 a L 全为 ,耗碱量为 0,若 a L 全为 耗碱量最大,此时 b = a/因此对二者的混合气体而言,耗碱量应介于 0 a/间,故 a,b 关系不可能的只 11、 ) 设混合物只由 成,则用含 求出 质量为100 100 = 3 ) 设混合物只由 成,则用含 出 质量为:100100 = 50)总结:对于三种物质,两种数据,如通过列方程求解,因缺少数据而无法求得结果。 此时必须要考虑极限问题,通过分析极限情况而获得正确结果。 例 11 :800时将 1 O 和 1 2O(蒸气)通入 2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g) g)+H 2(g),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 0.3 ,此时再向容器内通入 1 蒸气,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质的量可能为( )A0.9 B0.6 C D1.2 过找出新平衡时 质的量的范围,再进行估算即可。 解析:由于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因此再向容器内通入 1 蒸气时,物质的量应大于 不可能完全转化为 以 1 间,故选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