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强化训练4遗传、变异和进化内容摘要:

2、利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后让这样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项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以 分子为研究材料,发现了 螺旋结构,而不是破译遗传密码子,D 项错误。 答案:2015 山东文登二次质检)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 3H 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不可推测 二次复制完成后,每个细胞带有 3H H 标记的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计数,即可推测 制的次数解析:通过检测 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 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A 项不正确。 细胞中一次复制完 3、成后,每个 有一条链带有 3H 标记,因此每条染色体都带有 3H 标记;细胞中 二次复制完成后,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染色单体中的 有 3H 标记,所以每个细胞带有 3H 标记,B 项正确。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所以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C 项正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 3H 标记的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 制的次数,D 项正确。 答案:2015 湖北黄冈调研)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 1978 年,科学家将人体内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用 32P 进行标记后与大肠杆菌的 子重组,筛选得到含单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并 4、且获得成功表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 合酶的结合位点在 n 次后,子代细胞中 32P 标记的细胞占 1/2n+n 个碱基,则转录产生的 子的碱基数是 n/2 个解析: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 项正确。 合酶的结合位点在 ,B 项错误。 大肠杆菌连续分裂 n 次,细胞中 制了 n 次,共形成 2子代细胞中只有 2 个细胞内的 一条链带有亲代 32P,所以子代细胞中 32P 标记的细胞占 2/2n=1/2 项错误。 胰岛素基因在转录时存在加工过程,所以转录产生的 子的碱基数少于 n/2 个,D 项错误。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 7、录得到的遗传密码一定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状况酶的活性不变且氨基酸的数目不变,可能是氨基酸的序列没有变化,或者是氨基酸序列改变但是没有影响酶的活性,A 项错误;状况虽然活性改变,但是氨基酸的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没有改变,B 项错误;状况酶的活性降低且氨基酸的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C 项正确;状况酶的活性增加且氨基酸的数目增多,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推后,但不会影响 种类,D 项错误。 答案:2015 山东济南一模)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A、a 表示,乙病基因用 B、b 表示,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 8、是() 显性遗传B.基因型为 2 与配,子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1/16解析:由乙病) 和乙病)得到乙病),“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同时只有男性患病,所以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隐性遗传。 由于致病基因,甲病有两种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由于甲病而患甲病,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 项错误;基因型为 此基因型为 基因型为 基因型为 项错误; 伴 X 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明显少于男患者,C 项错误;如果配,子代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3/4(11/4)+1/4(1/21/4)=11/16,D 项正确。 答案:2015 课标全国理综,6)抗 9、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同,A 项错误;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为该病患者,B 项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 项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 项错误。 答案:2015 四川乐山一模)蝴蝶的性别决定为。 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 ,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 10、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可能位于 W 赖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 1 或 2 条染色体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Z 染色体决定着雄性,W 染色体决定着雌性。 因此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位于 W 染色体上,A 项正确; 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是借助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从而使两个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也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 项正确;阴阳蝶的出现是当一个有 色体的受精卵,在早期细胞分裂中,如果有一个细胞因意外原因失去了 W 染色体 ,这样就形成了一半细胞有 W 染色体, 11、另一半细胞却没有 W 染色体,前一半发育成为雌性 ,后一半就发育成为雄性 ,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 项正确;如果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其次级卵母细胞含有 Z( W(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Z(D 项错误。 答案:2015 安徽宿州一模)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 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 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9 9 9解析:设平滑皮毛基因为 A,粗糙皮毛基因为 a,根据题意有 基因型频率 16%,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的基因频 12、率为 以平滑皮毛个体中 (2=3/7, 4/7,产生的配子中 A 占5/7、a 占 2/7,雌雄配子随机交配,则 2/72/7=4/49。 答案: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 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 B、b 表示)()2 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 ,2 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 ,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 染色体的区段,则后代雌雄果蝇表现的性状相同解析:由图甲中圆眼与棒眼杂交子一代全为圆眼,可知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A 项正确;若眼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显性杂合子 ,自交后代中圆眼棒眼3 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B 项正确; 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区段,则 圆眼雌蝇为 眼雄蝇为 2 中圆眼棒眼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