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7)《山海经》两篇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七、 山海经 两篇知识梳理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全文中心 】 本文讲述溺死的少女化而为鸟,誓向大海复仇的悲壮故事,它衔木石、填沧海,坚毅不屈以及勤奋不息的壮举,表现出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坚定意志。 1. 词语解释( 1)其状如 乌 乌:( 2) 文 首 文:( 3) 是 炎帝之 少女 是:少女:( 4) 溺 而不返 溺:( 5) 故 为精卫 故:( 6)以 堙 于东海 堙花纹淹没小女儿这,指精卫 2、鸟填塞所以乌鸦2. 句子翻译(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淹死了没能回去,所以变为精卫鸟。 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石子,来填东海。 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全文中心 】 夸父是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巨人,这则神话赞扬他同太阳赛跑并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夸父英勇豪迈,奔跑神速,有惊人的饮量。 他追赶太阳,渴死在求水的路上,他的血肉浸润木杖,化成桃林。 夸父是理想的巨神形象,体现出先民力图提高劳动效率的宏愿和战胜自然力的渴望。 杖化桃林的 3、幻想解说,显示出远古先民的奋斗给后代留下的福荫。 1. 词语解释( 1)夸父与日逐 走 走:( 2)欲得 饮 饮:( 3)饮于 河、渭 河:渭:( 4)北饮 大泽 大泽:( 5)化为 邓林 邓林:跑喝水黄河渭水大湖桃林2. 句子翻译(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追赶着太阳向前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有走到,在途中口渴而死。 丢下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3. 文意理解( 1)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从积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宏大的志向、勇敢追求的精神,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从消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不自量力。 ( 2)如何理解“弃其杖,化为邓 4、林”的结尾。 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3)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 4)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中,都有神或神化、幻想的成分,这是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 不是。 神话中的人物所遇到的困境,往往不是个人的,而是与整个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的,精卫和夸父都是人类力量的代表,他们都是以自身的力量,与险恶的环境作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人类征服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现实写照。 因此古代神话的精神总体来说是积极的。 而封建迷信故事,则着意宣扬人力的渺小和神力的无边,引导人们屈从于不可捉摸的命运的安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