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9)《小石潭记》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九、 小石潭记 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群书。 1. 词语解释(1)从小丘 西 行二十步 西: 向西( 2) 伐 竹取道 伐:( 3)水尤清 洌 洌:( 4) 卷 石底以出 卷:( 5)青树翠 蔓 蔓:( 6) 蒙络摇缀 蒙:络:摇:缀:翻卷遮掩摇动藤蔓寒冷缠绕连结砍伐(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以整块石头为 2、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2. 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响声。 3. 文意理解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第二部分 写水,写鱼,实写鱼,虚写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丌动;俶( 远逝,往来翕( ,似不游者相乐。 1. 词语解释(1)潭中鱼 可 百 许 头 可:许 3、:大约表示大约的数量(2)皆 若 空游无所 依 若:依:(3)日光下 澈 澈:(4)佁然 不动佁 佁然:(5)俶尔 远 逝 俶 俶尔:逝:(6)往来 翕忽 翕忽:(7)似与游者相 乐 乐:好像凭借(阳光)直射愣住的样子忽然往轻快疾速的样子逗乐,嬉戏2. 句子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3)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不游者相乐。 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 3. 文意理解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 (或衬托、侧面描写 )出潭水的清澈或作者愉悦的心情。 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 4、来往往,轻快疾速,好像在与游人一同逗乐。 第三部分 写源头,岸势,突出潭的曲折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 ,丌可知其源。 1. 词语解释(1)斗折蛇行 斗折:蛇行:(2)明灭 可见 明:灭:(3)其岸势 犬牙差互 犬牙:差互:像游蛇蜿蜒爬行一样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显现,看得见隐去,看不见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的样子2. 句子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丌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第四部分 写感受,抒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丌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词语解释(1)凄 神寒骨 凄:(2)悄怆 幽邃 悄:怆:(3 5、)以 其境过 清 以:清:(4)乃记之而 去 去:使 凄凉寂静悲伤因为凄清离开2. 句子翻译(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以其境过清,丌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寒气透骨,非常寂静、幽深,感到心神凄凉。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3. 文意理解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愤懑的心情。 第五部分 追记游历的伴侣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文章中心 】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凄寒幽怆 6、的气氛,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 文意理解 】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 全文理解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 作者被贬 ,心中自然忧伤凄苦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 ;但这种从自然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凄苦的心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 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 7、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 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金题演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 5题。 ( 12分 )【 甲 】 小石潭记 第一、二、三、四段【 乙 】 游高梁桥记 第一段1. 对下列标色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蒙 络 摇缀(缠绕)B. 潭中鱼可百 许 头(许多)C. 京师最 胜 地也(优美的)D. 而西山之在 几席 者(座席)B【 解析 】 ”是“表示大约的数量”。 2. 下列各句中标色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例句: 朝夕设色 以 娱游 8、人A. 卷石底 以 出( 小石潭记 )B. 无从致书 以 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C. 皆 以 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举一隅不 以 三隅反( 孔孟论学习 )【解析】 例句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是连词,可译为”而“,也可丌译; ”的用法不例句同; ”是动词,可译为“认为”; ”是介词,表动作方式,可译为“用”。 【 答案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4分 )( 1)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顺势往下走便看见小潭,潭水特别清澄、寒冷。 ( 2)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在坐席间望见的西山,早晚变幻着色彩让游人赏心悦目。 4. 【 甲 】 文主要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特征。 ( 2分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5. 【 甲 】【 乙 】 两文都写到了水,在对水的描写上有何异同。 ( 2分 )二者都突出水的清澈。 【 甲 】 文写水,以鱼、石、光、影作侧面衬托,不写水却显水之之清。 【 乙 】文则先写水,直接用“急”“清”两个形容词概括,再以水底之鱼鳞鬣可见,从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见底。(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9)《小石潭记》ppt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 词语解释( 1)余幼时即 嗜 学 嗜:( 2)无从 致 书以观 致:特别爱好得到,这里指买到( 3)每 假 借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游高梁桥记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高梁桥的基本介绍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 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丌暇,未有丌一至其地者也。 1. 词语解释( 1)京师最 胜 地也 胜: 优美的( 2) 窈窕 绿树中
2、05 分;书写规范、美观 1 分。 共 2 分)【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汉江,一条无法用言语赞美的河流,她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 )的土地
p ; ⑶、该反应正反应为 ———— 反应 C% t T2 P2 T1 P2 T1 P1 < > > 放热 P1 → P2 P增大 C%增大平衡右移体积缩小 T1 → T2 T降低C%增大平衡右移正反应放热 P A% 500℃ 200℃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 (或百分含量 )温度(或压强 )图: •对于反应 mA(g)+nB(g) pC(g)+qD(g) T A的转化率 *107Pa *106Pa
数值大小。 应化为同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 根据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 1mol/L的两种气体 X2和 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 Z,经过 t min后,测得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X2)=, c(Y2)=,c(Z)=,则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3X2 + Y2 === 2Z 3X2 + Y2 === 2X3Y 习题:已知反应 N2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论述“生于忧患”舜发于畎( 之中,傅说( 于版筑之间,胶鬲(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词语解释( 1)舜 发 于畎亩之中 发:( 2)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