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密系列精华讲义(7)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法(含答案解析)内容摘要:
2、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 浓 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 1 g 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2 = 4 解之,V(O 2 )=通入 336(、某种由 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则含32g 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 )A64g B94g C70g D140 :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 932X 32案很快就出来了,为 70g。 答案:、 有 ,铝合金,投入 500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 5、势的消极影响,充分运用逆向思维来求解某些化学问题时,有时比正向思维来得更简单,更巧妙。 例 1、a 与含有 a: b = 4:被还原的 )A. b g B. g C. g D. g b4 u 与 还原产物也不同。 若正向思维,则参加反应的 被还原的 若考虑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则问题可迎刃而解。 依题意知,参加反应的 酸作用的 质量为3g/ 而可知被还原的 b- a)g , 因 a : b = 4:332 6332即 a = ,故被还原的 g。 4 、锌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 4 g 与一定质量 25的稀 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固体物质 100 g,则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A、2 g B、3 g 6、 C、4 g D、5 g【解析】本题如果采用正向思维将锌、铁、镁的质量分别设未知数进行分析、计算,则过程非常复杂,头绪也较多。 而采用逆向思维按以下思路解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由题意可知:锌、铁、镁三种金属全部参加反应,分别生成了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镁,则蒸发水分后所得 100 g 固体物质(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镁的混合物)中,包含锌、铁、镁三种元素总质量为 4 g,其它的 96 g 则为 质量,继而根据反应中 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2 g。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是非常有益的。 例 3、等质量的两种金属 M 和 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 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9、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范围是()A. C C 28C. C 128 题可用极端思维来分析,因溶于水后无气体剩余,若原混合气体中无 发生 4 2 4 反应,5体转化为() = () = ( );若原混合气体中无 则发生 4 2 4 45 28反应,体转化为() = () = ()。 由于是混47 所得 C。 28例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X2(g)3Y 2(g) 2Z(g)的反应,其中 2、Z 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 1 、0.3 1 、0.2 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 )A c(Z)0.5 1B c(0.5 1 或 c(Z)0.1 1 11、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 C 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 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 Bmn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 的质量分数增加【解析】当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1/2,假设平衡未发生移动(虚拟出一种中间状态),则 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 2 倍,而事实上平衡发生了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 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 ,则可认为由虚拟中间状态向逆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即增大。 【答案】、一容积固定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 1 热到 200时发生反应:(g) g)(g)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占体积分数为 a%,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 2 应平衡时,所占体积分数为 b%,则 a 和 b 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密系列精华讲义(7)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法(含答案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